⊙据新华社电
扣人心弦的美国债务危机再度令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被置于审视的聚光灯下。3.2万亿美元的规模遥遥领先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国际金融生态之中,表面的“数字优势”却俨然演变成了一个必须要冲破的“事实困局”。
我国该如何冲破庞大外汇储备管理和使用的困局?
外汇储备5年增长近4倍
尽管我国官方从未公开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但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应该在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包括购买的1.1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约占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其余也主要是机构债券和股票等。
“十一五”末,我国外汇储备为8189亿美元,而如今已达3.2万亿美元,短短5年多时间增长了数倍,而仅仅今年上半年就增长了约4000亿美元,创历史增速纪录。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到底拥有多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是合理的,但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显然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需求。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表示,近些年来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流动性泛滥,外汇净流入规模较大,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快速累积的主要原因。
控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
最近两年,我国采取措施控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是我国的既定目标。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将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国家外汇管理局也表示,将在未来5年完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稳步放宽跨境资本交易限制。
央行于今年年初公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相关境内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这标志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迈出了关键一步。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造成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在“被增加”的状态。
根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调研结果,今年以来,90%的进口产品供应商要求我国支付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促使境外热钱滚滚而入,且极少进入实体经济,这进一步推高了我国外汇储备,同时加剧了国内的通胀压力。
科学管理、配置庞大的外汇储备
目前的我国外汇储备使用分为,购买外国国债(占较大比例)、机构债、海外投资、贷款、权益类证券等。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阎小娜认为,在购买外国国债方面,增量部分应尽可能调整债券中不同币种的比例,比如增持欧元国债,或在日元升值的情况下扩大对日元国债的持有量,而在存量部分,则需要在持有的美国国债中进行长短期的调整。
在结构上,应探索资本输出的多元化,逐渐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应增加权益类资产的购买,包括直接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等。同时,通过“石油换贷款”等方式增加短缺自然资源的进口,通过大的项目将外汇输到国外的同时服务于国内建设。
截至去年,我国非金融类境外直接投资额达2000多亿美元,但相对于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说规模太小。我国政府有必要尽快建立海外投资基金,进一步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降低持汇赴境外直接投资的内部成本、改善持汇赴境外直接投资的外部环境,有序促进资本项目的更加开放。
分析人士认为,在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方面,还可以通过有偿援助的方式释放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的压力。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大,未来若干年,我国外汇储备仍然会表现为持续增长的态势。
我国冲破外汇储备困局的更为根本的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部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减少投资和出口依赖,实现以科技创新和内部需求为双核驱动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