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业持续大规模融资引发市场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9日 11:23  中国经济网

  8日,中信银行260亿元配股计划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为银行业融资潮再添一个案例。去年至今,银行业融资潮此起彼伏。5月30日,招商银行股东大会虽然通过了600亿元融资方案,却有近两成股东对此持保留甚至反对意见。这表明,面对银行大规模融资,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争议。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银行融资潮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贷款增速向前推进的银行业,在监管要求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为维持快速发展而更加依赖资本市场。但近两成股东对招商银行融资方案持不同意见也给银行业融资敲响了警钟。银行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充足率危机,关键还是要转变经营方式,提升银行内在盈利能力。

  中信银行260亿元配股方案成功过会

  8日,中信银行A+H股配股方案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中信银行将以每10股配售不超过2.2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股,高达260亿元的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

  根据中信银行的大股东中信集团和西班牙对外银行此前做出的按持股比例全额认购中信银行可配股票的承诺,持股比例达61.78%的中信集团将为此次配股出资160亿元,而中信集团第三大股东西班牙对外银行也将为保证持有中信银行15%的股份不被稀释而出资40亿元。两者的合计认购金额将近200亿元,因此可供市场消化的认购金额仅为60亿元。

  中信银行A+H股配股方案早在2010年就已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2010年可谓是中国银行业的融资年,而此次中信银行配股方案成功过会也仅是2010年融资潮的延续。

  深交所下属的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2010年共有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完成了配股融资方案,合计融资金额达1353.16亿元,深发展等3家银行通过增发获得507.85亿元的融资额。此外,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分别通过IPO融资685.29亿元和189.10亿元。同时,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还发行了650亿元的可转债。单据此计算,2010年银行业融资额度就已接近3400亿元。

  在融资输血的支撑之下,2010年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大幅提升。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2%,比年初上升0.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1%,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

  银行业融资潮持续蔓延 引发市场争议

  事实上,2010年银行大规模融资后,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但由于我国银行业业务结构单一,处于靠贷款扩张的时期,对资本增速要求较高,因此今年以来,不少银行未雨绸缪,纷纷加入融资大军,银行业融资潮持续蔓延。

  1月上旬,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集中抛出融资方案。农业银行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券;民生银行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7亿股A股,预计融资214.79亿元;兴业银行则拟通过公开方式,面向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债券。

  2月,交通银行股东大会通过了赴香港发行总额不超过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的议案。

  4月9日,北京银行股东大会通过了非公开发行10.85亿股A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18亿元的增发方案;4月22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已获得银监会批准在香港发行H股的计划,拟发售不超过120亿股股份,预计融资规模接近400亿元;深发展也于4月29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36.5亿元混合资本债券。

  5月30日,已于2010年通过A股、H股配股募集215.67亿元的招商银行又推出了近600亿元的融资方案,拟配发、发行不超过A股、H股各自已发行总股数20%的新股。

  一直以来,银行融资都很顺利,股东赞成比例基本在99%以上,然而此次招商银行融资方案,却有近两成股东持不同意见,其中更有14.59%的股东持反对意见,高反对率也让招商银行融资方案成为一系列银行融资案中的“耀眼之星”。这种变化表明,市场对于银行大规模融资的态度已出现争议,市场开始给银行融资行为施压。

  业内人士认为,高反对率给银行融资敲响了警钟,而市场施压对于刺激银行转变经营方式、改变单靠贷款的外延式增长将起到推动作用。

  银行破题不能仅靠大规模融资

  当金融深化程度不够高的我国银行业遭遇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升时,银行业普遍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银行除了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应当积极转变经营方式,提升内在盈利能力。

  中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银行融资潮的出现主要源于银行仍处于靠存贷差扩张的阶段,而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银行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不断在资本市场融资。

  今年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并提出“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在各银行的融资公告中,“通过补充核心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适应中国银监会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这样的解释,早已成为常见内容。

  中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在新资本充足率要求下,随着银行贷款的持续增长,压在监管红线上的资本充足率很快就会达不到监管要求,因此银行纷纷加入融资大军。在当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银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并不会获得一个很好的价格,反而会摊薄股东权益。因此,市场出现了明显意见分歧,这种分歧提醒银行,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转变经营方式,提升中间业务的比例。然而,经营方式转变需要时间,一些银行依然很快会遇到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银行融资潮仍将蔓延。

  广州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郑德埕表示,银行的融资规模都很大,其不断在资本市场上“抽水”,会挤压其他行业和企业的融资空间。而“抽水”后,很多银行并未将资金投放到增长性强的项目上,而是推到了地方政府债务平台上,推高了坏账的可能性。他说:“应当好好检查整个投融资体系,监管部门对于银行融资应持审慎态度,宁愿慢一点,也不能快中出乱。”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