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本周3年期央票的停发和1年、3月期央票的大幅缩量,也反映了央行缓解当前紧张资金面的意图
央行25日公告,26日将招标10亿元3个月央票,数量再创历史新低,本期3月期央票发行量较上周的200亿元大幅减少190亿元。同时,26日央行将停发两周前重启的3年期央行票据。
分析人士表示,央票一二级市场的利差扩大,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商业银行对央票的需求。而本周3年期央票的停发和1年、3月期央票的大幅缩量,也反映了央行缓解当前紧张资金面的意图。
央行曾于本月12日时隔半年后重启了3年期央票的发行,由于此前该品种央票发行节奏均以隔周发行为主,因此市场预计本周央行将再度发行3年期央票,但央行本周一并未要求相关金融机构上报3年期央票需求,而在25日的央票公告中,也未出现3年期央票的发行信息。
24日,央行发行了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下降至30亿元,比上周发行量减少40亿元。发行利率持平于3.3058%。而且央行同时暂停了28天期正回购操作,创下最近四周以来公开市场单场操作的最低回笼量。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虽然不到700亿元,这是5月份到期资金规模最低的一周。
业内人士分析称,公开市场操作是调节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手段,央行本周不仅意外停发3年期央票,其他两个品种也仅为30亿和10亿元,对市场资金面直接形成“输血”效应。
在4月份外汇占款增幅回落、上周上缴准备金等因素作用下,市场短期资金出现了偏紧的状况。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品种继续全线走高,其中隔夜和1周利率均上涨超过50个基点,2周和1个月利率均上涨超过20个基点,且升幅较上日进一步扩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5日午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已趋宽松,央行依旧维持地量操作,或释放主动性调控放缓的重要信号,预计未来资金面紧张态势会明显缓和。
纵观5月份全月,央行也将实现资金的净投放格局。数据显示,5月份到期央票近2000亿元,到期正回购超过3000亿元。而截至目前,央行通过央票发行与实施正回购,共计回笼资金只有3000多亿元,对冲之后央行5月资金净投放或达到2000亿元左右。此操作方向与3月份净回笼资金近3000亿元的局面相比,明显不同。
专家认为,央行放弃市场化渐进式调节,很大原因或是监管部门认为自上而下的主动性调控更易针对“要害”,目前来看就是陡然趋紧的资金面,以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下行风险的日益显现。
综合多位金融行业分析师观点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央行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替代央票净发行第一,发行央票来进行冲销的成本变得更加高昂。1年期和3年期央票的收益率已经分别提高至3.3%和3.8%,而央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息仅为1.62%。第二个相关的原因是银行现在已持有较多的央票,因此认购意愿不强烈。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首次出现央票发行流标的现象:央行计划发行200亿元人民币的1年期央票,但认购不足导致最终发行量仅为117亿元。最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更有效的冲销工具,因为影响的是所有的存款类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