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5日 17:18  央行网站

  二、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继续复苏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因素。

  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美元对欧元、英镑等货币在上半年和年末走强,其他时间保持弱势,美元对日元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全年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尽管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且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措施,但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推动美元、欧元和英镑短期利率从低点有所回升;因日本银行降低指标利率、扩大流动性供应规模,日元短期利率下降。主要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探底后小幅回升,全年降幅较大。主要股指走势分化,美国、德国以及北欧国家股指涨幅较大,而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较大的部分欧洲国家股指跌幅较大,日本股市因日元升值削弱日本企业盈利能力而下跌。受流动性充裕、避险需求较旺盛、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强劲等因素影响,国际黄金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

  (一)美元对欧元、英镑先强后弱,总体走强,但对日元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较大

  上半年,受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令投资者避险情绪持续升温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持续走高,6月7日报收年内最高点88.41。其后,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投资者对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措施的预期逐步升温。另外,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的恐慌情绪逐渐减退,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上升,美元指数回落。11月后,由于爱尔兰债务问题使欧债危机再度升温以及朝韩发生冲突,投资者避险需求上升,美元指数上升。年末,美元指数报收于79.028,较上年末上升1.5%。

  欧元兑美元汇率先降后升。年初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趋于严重,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复苏减缓的担忧升温等因素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一路振荡下跌,6月7日报收1.1914美元/欧元,为2006年3月以来最低。此后,随着欧元区公布的经济数据好转,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恐慌情绪逐步减退,欧元兑美元汇率稳步回升。但11月后,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市场对多个欧洲国家财政状况担忧加剧,欧元兑美元汇率振荡下跌。年末,欧元兑美元汇率报收1.3377美元/欧元,较上年末下跌6.6%。

  英镑兑美元汇率先降后升。年初以来,受英国经济数据表现疲弱、英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英镑兑美元汇率总体下行,5月18日收于1.4301美元/英镑的14个月来低点。此后,在英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有所好转、英国政府通过大幅削减财政支出的预算案、英国多家银行通过欧洲大型银行压力测试等因素影响下,英镑兑美元汇率总体保持振荡上涨走势。11月后,受欧债危机再次蔓延,市场对英国政府大力削减政府开支计划可能影响英国经济复苏进程的担忧有所升温等因素影响,英镑兑美元汇率再次下跌。年末,英镑兑美元汇率收于1.5599美元/英镑,较上年末下降3.4%。

  美元兑日元汇率大幅下降。年初以来,受日本公布的多数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问题引发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等因素影响,美元兑日元汇率一路振荡下行至3月初。之后,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暖以及投资者担心通缩压力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美元兑日元汇率振荡上行。5月起,在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以及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措施的预期令避险资金大量涌向日元等因素影响下,美元兑日元汇率一路振荡下行,10月29日收于历史最低点80.39日元/美元。其后,在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和通缩压力无法缓解的影响下,美元兑日元汇率有所回升,年末收于81.15日元/美元,较上年末下跌12.7%。

  人民币1年期不可交割远期汇率(NDF)总体下行。1至4月,人民币1年期NDF呈盘整走势。5月起,由于市场对中国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升温,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人民币1年期NDF振荡上行至6月7日,报收6.797人民币元/美元的10个月来高点,后走势较为平稳。9月中下旬起,受加息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人民币1年期NDF明显下降,10月15日收于6.392人民币元/美元的两年多来低点。其后,人民币1年期NDF有所回升,年末,报收6.435人民币元/美元,较上年末下降3.4%。

  美元对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贬值。美元对韩圆、泰铢、印尼盾、巴西雷亚尔、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新加坡元分别贬值3.7%、10.0%、4.4%、4.8%、9.9%和8.7%。

  (二)美元、欧元和英镑短期利率上升,日元短期利率下降2010年,美联储、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均宣布维持指标利率水平不变,日本银行10月降息至0-0.1%。由于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由可能率先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转向可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故美元短期利率先升后降;英镑短期利率因通胀水平较高而总体上行;欧元短期利率因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忧虑而上升;日元短期利率因市场保有对日本银行可能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措施的预期而出现下降。

  美元各期限LIBOR先升后降。年初以来,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市场维持对美联储将率先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受此影响,美元各期限LIBOR上升。7月中旬后,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投资者对美联储进一步采取量化宽松措施的预期逐步升温,各期限美元LIBOR下降。年末,3个月期美元LIBOR收于0.3028%,较上年末上升5.2个基点。

  欧元各期限LIBOR上升。一季度,鉴于欧洲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市场预期欧央行近期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各期限LIBOR下降。4月起,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展,投资者对欧洲市场可能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忧虑升温,各期限欧元LIBOR上升。年末,3个月期欧元LIBOR报收0.9388%,较上年末上升28.4个基点。

  英镑各期限LIBOR上升。年初以来,英国CPI同比增幅一直高于英格兰银行2%的通胀目标,令市场对英格兰银行加息的预期升温,各期限英镑LIBOR上升。至8月,对英国经济复苏前景不稳定的担忧令市场对英格兰银行或将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的预期升温,各期限英镑LIBOR略有下降。其后,英格兰银行表示放宽和收紧货币政策的时机均不成熟,英镑各期限LIBOR保持平稳走势。年末,3个月期英镑LIBOR报收于0.7323%,较上年末上升12.7个基点。

  日元各期限LIBOR下降。年初以来,日本银行多次表示若经济出现明显下行风险,将采取进一步量化宽松措施,10月5日,日本银行将现行利率由0.1%下调至0-0.1%,同时宣布设立总额35万亿日元基金用于购入资产,为市场进一步提供流动性。受此影响,各期限日元LIBOR下降。年末,3个月期日元LIBOR收于0.1881%,较上年末下降8.9个基点。

  (三)主要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探底后小幅回升年初至4月上旬,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呈盘整走势。4月中旬起,受投资者避险情绪持续升温、美国CPI连续下降以及美联储可能

  将进一步购买国债等因素影响,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一路振荡下行,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于10月7日收于2.3878,为2009年1月来最低点。10月中旬后,在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好转削弱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美国政府大量发行新债、减税计划延长等因素影响下,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所回升。年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于3.2968%,较上年末下降54.1个基点。

  德国、英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与美国基本相似。年初至8月末,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展、欧元区经济复苏尚不稳固等因素影响,德国、英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振荡下行走势。9月起,受德国、英国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表现良好支撑,德国和英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年末,德国和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968%和3.396%,较上年末分别下降41.3个和61.7个基点。

  日本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基本追随美债走势。年末,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1.116%,较上年末下降17.5个基点。

  (四)全球主要股指走势分化

  年初以来,在投资者看好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市场对通胀的担忧减缓、许多大型金融机构一季度财报表现强劲等因素支撑下,美国三大股指一路振荡上涨。4月下旬起,受避险需求上升、美国金融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美国三大股指振荡下跌,道指7月2日收于年内最低点9686.48。其后,在多数上市公司二季度财报表现良好、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个人所得税减税政策延长以及美国经济数据向好等因素提振下,美国三大股指总体振荡上涨。其中,道琼斯指数12月29日收于两年来高点11585.4。年末,道琼斯、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报收11577.5点、1257.6点和2652.9点,较上年末分别大幅上涨11.0%、12.8%和16.9%。值得关注的是,5月6日美国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其中道琼斯股指在收盘前两小时一度暴跌9%左右,随后又快速反弹,全天则下跌3.2%。5月6日美国股市的异常波动事件促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新评估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高频交易、程序交易)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作为初步解决方案,美国开始试行股市交易的“熔断机制(circuitbreaker)”。

  欧洲国家股指走势分化,德国、英国及北欧国家股指走势强劲,而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较大的部分欧洲国家股指跌幅较大。年末,德国DAX和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分别收于6914.2点和5899.9点,较上年末分别上涨16.1%和9.0%;丹麦OMXC指数、芬兰OMXH指数、瑞典OMXS指数全年分别上涨31.2%、18.7%、23.1%。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法国CAC40指数、意大利标普MIB指数、西班牙BCN全球100指数和希腊金融时报ASE指数全年分别下跌3.3%、13.2%、19.7%和41.1%。

  亚洲股票市场上,由于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较为强劲,中国香港、韩国、印度、泰国的主要股票指数全年分别上涨5.3%、21.9%、17.4%、40.6%。受流动性收紧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上证综指全年下跌14.3%;日经225股指在日元持续升值压力下全年下跌3.0%。

  (五)国际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

  年初,在黄金ETF的黄金持有量下降、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下,国际黄金价格振荡下跌。2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收于1052.2美元/盎司的年内最低点。其后,因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市场避险需求强劲,全球主要黄金ETF持仓量不断增加,国际金价一路上涨。7月,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暂时缓和以及全球主要黄金ETF减持黄金,国际金价有所下跌。从8月起,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部分央行启动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引发通胀担忧以及11月朝韩冲突爆发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市场避险情绪不断升温,再加上黄金消费旺季来临、美元持续走弱等因素影响,国际金价一路上涨,不断刷新纪录高点。年末,COMEX黄金期货价格收于1421.1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较上年末大幅上涨29.8%。

  专栏2.1 低碳金融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即低碳金融,或称碳金融,它泛指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

  具体地说,碳金融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银行信贷以及其他相关金融活动。

  碳金融市场发展迅猛。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交易规模逐年成倍增长,交易平台和交易工具日趋多元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全球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1吨上升到2008年的48.1吨,年均增长率达到89.2%;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08.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26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26.6%。2008年,以配额为基础的市场交易额为920亿美元,占全部碳金融交易总额的72.8%;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成交金额为72亿美元,占全部碳金融交易总额的5.7%;以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基础的核证减排量(CERs)现货、远期、期货和期权市场交易金额为260亿美元,占全部碳金融交易总额的20.6%。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碳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关碳金融市场的指数也被开发出来。纽约-泛欧交易所2008年推出低碳100欧洲指数,标准普尔等指数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低碳环保指数。

  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融合进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6月,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荷兰银行等10家国际领先银行宣布实行“赤道原则”(EquatorPrinciples,简称EP),即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制定的、旨在管理与发展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套自愿性原则。“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中审慎考虑环境和社会风险,强调环境、社会与企业发展和

  谐统一,推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目标从早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诉求”的新阶段发展。某种程度上,率先实行“赤道原则”的银行已经成为推动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理念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领跑者。三年后实行“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遍布全球,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的90%以上。近年来,“绿色保险”,“绿色资本市场”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十分迅速。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潜力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既包括支持传统钢铁、有色金属、建筑等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改造,也包括推动多晶硅、智能电网、碳存储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支持低碳能源的开发使用,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石化能源储量的逐渐趋于枯竭,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2008年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已经达到1150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4500亿美元。三是支持低碳技术的运用。四是开展碳金融交易,预计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商品交易市场。

  低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并不需要承担义务,因此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近几年来,注册成功的CDM合作项目以及CER核发量在中国增长迅猛。在全球碳市场中,中国已成为CER一级市场上的最大供应国。据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25日,中国已注册项目671个,占CDM执行理事会全部注册项目总数的35.15%,已获得核发CER1.69亿吨,占核发总量的47.51%,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首位。2009年11月,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必将促进中国低碳金融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积极开展低碳金融创新,取得了明显进展。在相关管理机构的大力倡导下,各政策性和商业银行纷纷制定绿色信贷政策,设立绿色信贷部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所谓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参与节能减排项目、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为符合有关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场盈利前景的环保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目前中国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办了绿色信贷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品种价格创阶段或历史新高

  2010年,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呈现先盘整后大幅上扬的走势。

  上半年,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下,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振荡盘整。进入下半年,在美元贬值、流动性过剩、恶劣天气导致供需失衡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持续走高,部分品种价格创阶段或历史新高。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前期高位盘整,后期振荡上涨。年初以来,在美国原油库存始终处于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降低原油需求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基本在70~85美元/桶的区间内振荡。5月20日,西得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收于68美元/桶,为2009年10月以来最低。从9月起,在原油库存逐步降低、市场看好中国原油需求、美国经济逐渐向好、北半球多国面临严寒气候以及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和伊朗核问题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振荡上涨。12月23日,西得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报收91.5美元/桶,为2008年10月来最高。年末,西得克萨斯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收于91.4美元/桶和94.8美元/桶,较上年末分别上涨15.2%和21.6%。

  期铜、期铝价格前期呈倒“N”型走势,后期振荡上涨。年初以来,因LME铜库存持续增加,伦敦期铜价格振荡走低。2月起,在智利发生地震、美国经济复苏步伐趋稳、中国铜进口数据表现良好以及LME铜库存降至年内最低等因素影响下,期铜价格振荡上涨。从4月下旬起,由于市场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国采取的调控措施将使金属需求下降,期铜价格振荡下跌至6月8日6165美元/吨的年内最低点。其后,在美元走弱、美国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LME铜库存下降、现货铜ETF产品在美国上市增加精铜需求等因素影响下,期铜价格振荡上涨,至年末报收9600美元/吨的历史最高点,较上年末大幅上涨30.2%。2010年,期铝价格基本跟随期铜价格走势,年末报收2470美元/吨,较上年末上涨10.8%。

  橡胶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2010年,在全球汽车业持续复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充裕、气候异常影响产量、橡胶库存处于低位、东南亚产胶国货币升值使出口价格上升以及产胶国采取增税保价措施等因素影响下,国际橡胶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仅在第二季度,受中国国家储备局两次抛储天然橡胶、欧债危机深化使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加剧以及橡胶需求增速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橡胶期货价格振荡下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的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于12月27日报收414.4日元/公斤的历史最高点,年末报收408.7日元/公斤,较上年末大幅回升53.2%。

  农产品价格前期盘整,后期大幅上涨。上半年,在美元走强,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呈小幅盘整走势。进入下半年,在恶劣天气影响北半球粮食生产前景、美元贬值、中国等粮食进口国需求旺盛、期货市场买盘涌入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接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年末,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格分别报收1409美分/蒲式耳、640美分/蒲式耳和832美分/蒲式耳,较上年末分别大幅上涨33.7%、47.8%和47.0%。

  专栏2.2商品指数及指数化投资

  1、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指数。

  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商品指数是由美国商品研究局(CommodityResearchBureau)推出的CRB商品指数。该指数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指数最初涵盖2种现货、26种期货商品。到目前为止,CRB商品指数已经经过十次调整。其最近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5年,路透(Reuters)与Jefferies金融产品部合作修正了CRB指数,并将其重新命名为Reuters/JefferiesCRB指数,简称为“RJ/CRB指数”。2008年,Reuters与汤姆森(Thomson)合并,2009年该指数被重新命名为ThomsonReuters/JefferiesCRB指数,简称为“TRJ/CRB”。

  于1991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的高盛商品指数(GSCI)和道琼斯—AIG商品指数(DJ-AIGCI)是国际市场上资金跟踪量排名前两位的商品指数,是全球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投资商品市场运用得最多的商品指数。2007年2月,标准普尔公司从高盛公司手中购买了GSCI指数,并将其重新命名为标准普尔高盛商品指数(S&PGSCI),同年标准普尔终止了公司原有的标准普尔商品指数(SPCI)。2009年5月,瑞银收购了DJ-AIGCI,并将其重新命名为道琼斯—瑞银商品指数(DJ-UBSCI)。

  1998年和2003年推出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和德意志银行流动商品指数(DBLCI),分别定位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商品指数和全球最具有流动性的商品指数,也分别是综合指数中成份商品最多(36个)和最少(6个)的指数。

  2006年,雷曼商品指数(LBCI)、美林全球商品指数(MLCX)、蒂派森商品指数(DCI)、CX商品指数、CYD商品指数等被相继推出。2007年,瑞银彭博固定期限商品指数(CMCI)面世。

  总体而言,在CRB商品指数之后,金融界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商品指数。这当中有涵盖众多商品类别的综合指数,也有只跟踪具体商品类别的分类指数。

  2、国际市场的商品指数化投资。

  随着2002年以来全球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商品指数化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商品指数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002年的10亿美元,骤增至2007年的1500亿美元,2008年突破2000亿美元。这些商品指数基金主要投资于国际著名的商品指数(如,TRJ/CRB、S&PGSCI、DJ-UBSCI、RICI、DBLCI等),其中跟踪量最大的S&PGSCI和DJ-UBSCI指数,占整个商品指数投资的85%以上。

  商品指数投资类型大体包括管理基金、OTC掉期、交易所交易产品(ETF/ETN)三种。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主要采用前两种投资工具,个人投资者则主要通过ETFs/ETNs参与商品指数投资。同时,提供商品指数工具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可直接参与指数对应的商品期货合约交易。

  从1986年纽约期货交易所(NYFE)和CRB合作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指数期货产品——CRB商品指数期货开始,商品指数衍生品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直到21世纪商品指数衍生品才真正发展起来。2006年2月德意志银行推出了全球首只商品指数ETFs,2006年6月巴克莱银行首创了ETNs,很快其它金融机构便纷纷跟进并发行了挂钩各种资产和指数的ETFs和ETNs。当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OTC掉期规模远大于交易所交易的ETFs/ETNs,ETFs的市场份额又远大于ETNs,而商品指数期货和期权的交易量则较小。2008年,ETNs的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而ETFs的市场规模约6000亿美元。

  根据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2008年公布的数字,从商品期货市场的持仓量角度看,商品指数投资者中,散户投资者(包括ETF、ETN等使用者)占25%,指数基金占24%,国家主权基金占9%,机构投资者占42%。商品指数直接相关的投资金额达到全美期货行业投资的17%。可见商品指数化投资已经在商品期货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中国的商品指数。

  2006年,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联合格林期货公司推出了中科——格林期货指数,包括商品期货指数和粮食期货指数。2009年4月,南华期货公司联合第一财经推出了“第一财经•南华期货中国商品指数”。2009年6月,文华财经资讯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基于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的实时综合价格指数及谷物、金属、石化三个分类指数。2010年9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金融指数研究室推出了北大汇丰中国商品期货指数,简称“北大汇丰指数”(“PHCCI”)。2010年12月,东海期货宣布正式推出由东海期货、东海证券程序化交易小组和龙软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内首个实时跨界的大宗商品指数系列——东海动态商品指数(简称东海指数)。2010年12月,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了包括中证商品期货综合指数在内的9条商品期货指数。中国可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权威的、可交易的商品指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