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珏 发自上海
9月16日,美国宣布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两项针对中国贸易纠纷案的磋商请求,其中就有关于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在中国受限案。从中不难看出中国银联和VISA的封堵渠道之争已经是愈演愈烈,美国此举更是让VISA与银联的争斗由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对于此事,中国银联方面表示:“没有任何看法。”
曾经的“良师益友”究竟是为何会走到如此剑拔弩张的地步?难道说这就是他们的宿命,从前的“亲密关系”注定已经一去不复返?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这其实都是因为商业利益造成的。”
美国挥舞WTO大棒
2010年6月初,根据多家媒体报道,VISA国际组织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海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受理带VISA标识的内地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将对收单银行进行重罚,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银行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
此消息一出,一片哗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联很快做出回应:“对于VISA、银联联名信用卡的持卡人而言,双方公司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海外交易服务。”
可就在6月8日,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VISA中国区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香港、澳门属于中国范围内,因此在港澳刷卡不算海外交易,仍可走银联通道。事态发展到这时,似乎已有了趋于缓和的表现。
但令人诧异的是,9月1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WTO申诉中国向WTO提交了两个贸易申诉。一项是有关中国对从美国进口取向电工钢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案;另一项就是关于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在中国受限案,这标志着中美贸易纠纷升级。此外,这也意味着VISA与银联的争斗由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
根据WTO相关规定,中国有10天的时间进行回应;磋商期为60天。磋商结束后,美国可以向WTO请求成立争端解决小组。
由于此前已有不少关于VISA封堵银联境外通道等消息不断见诸于报端,所以此次美国向WTO申诉中国关于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在中国受限案就备受关注。
对于此事件,商务部发给有关媒体的书面回复称,“中方认为,我有关银行卡电子支付的措施是符合我世贸承诺的。中方将仔细研究美方提起的两项磋商请求,并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进行妥善处理。”而中国银联方面则表示:“没有任何看法。”
郭田勇认为:“这其实都是因为商业利益造成的。VISA虽然进入中国多年,但由于中国没有开放境内清算体系,所以VISA始终无法进入核心结算市场。”
事态的跌宕起伏让人搓手不及,但在此前已略见端倪。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报道称,当时VISA、运通和万事达这三家美国国际信用卡组织,曾讨论通过美国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代表对中国限制其在华商业发展的行为提出抗议,但当时这一讨论最后仅停留在与律师的讨论之中,并未提出正式申诉。
记者以要办信用卡的名义致电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现在还没有接到相关正式通知。
银行卡市场之争
毫无疑问,中国的银行卡业务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根据国际卡组织万事达上周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10年后中国将有9亿张信用卡投入使用,届时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市场。此外,到2025年中国发卡机构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将增长20倍,而利润也将增长30倍,即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约1050亿美元和340亿美元的水平。
如此诱人的美味,当然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但由于中国没有开放境内清算体系,VISA在进入中国17年后,国外的卡在国内刷依然只能走中国银联的渠道。
丰厚的利润却无法放进自己的“口袋”,VISA决定“放手一搏”。
回想当初中国银联刚成立的时候,在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和覆盖全球的庞大网络的VISA、美国运通以及万事达等“老前辈”的眼中,银联在他们面前不过只是一个“小朋友”,实在不足以为惧。
2002年3月,由八十多家金融机构发起的中国银联在上海成立,同年6月,银联主动加入VISA和万事达,银联的商户也可以接受VISA和万事达,这就是双币卡的开端。在银联成立之初,VISA曾给予很大帮助。不仅是在技术上,还有规章制度,人员培训,VISA甚至派驻专家在银联办公室常驻,以便帮助解决问题。(本报此前亦有报道)
但是VISA的意图似乎不仅仅是扮演中国银联的“师傅”。随着银联的壮大,VISA对中国市场的垂涎一刻也没有停止,但事情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向着他们预想的轨迹发展。由于中国没有开放境内清算体系,所以至今VISA依然没能真正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银联的成长让人瞩目。根据银联的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境内联网商户达157万户,联网OS机具达241万台,联网ATM机21.5万台,分别是银联成立前2001年的10.5倍、10.5倍和5.7倍。2009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达到7.7万亿元,是银联成立前2001年的83.7倍。
有资料显示,2009年VISA交易总额4.4万亿美元,毫无疑问,与 VISA这个强壮的“成年人”相比,中国银联尚处在“青春期”,不过银联快速的成长,让强壮的VISA感到了隐约的威胁。中国银联在国际舞台大展技艺,VISA却在中国市场屡屡碰壁。“从封堵银联渠道到向WTO提出磋商请求,这一切都是由于利益的趋势。”
郭田勇表示:“在中国,银行卡结算业务的开放是属于银行业务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会开放的。但银行卡的结算业务涉及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所以即使要开放,也要循序渐进的开放,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银联迈向国际业务的拓荒之举应该追述到2004年,银联人民币卡在香港地区的POS消费业务、ATM取现业务正式开办。2007年银联正式将国际化战略列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截至到2009年底,中国银联境外受理国家和地区已达90多个,基本上达到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用到哪里。
一位来自银联内部的人士表示:“银联对于国际化是非常看重的,因为这块业务是银联的短板,也是相对于VISA的劣势,所以银联内部专门成立了国际业务总部,比其他部门级别都要高,每年给国际业务的预算也是相当高。银联肯定要不断拓展银联卡国际受理范围。现在基本上都是和境外银行以及收单机构一家一家在谈,谈妥一个就开通一片,现在已经有90多个国家了,不过很多国家的商户数量都有限。现在国际业务总部每年的指标是开通国家数量,等量上有了规模,下一步可能就要解决银联卡受理面和深度了。”
一个客观事实是,就在中国银联与VISA“兵戎相见”的时候, VISA的对手万事达公司坐享“渔翁之利”。9月14日,中国银联与万事达卡公司宣布,双方已就有关业务合作签署备忘录。其中包括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一个讨论平台,商讨包括在线结算合作在内的一系列业务合作计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