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超50%受访者欢迎反向过年 媒体:是城镇化的必然

一线超50%受访者欢迎反向过年 媒体:是城镇化的必然
2018年02月14日 01:47 新京报

  “反向过年”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

  一家之言

  不论是在子女那里过年,还是在父母那里过年,只要大家在一起,家就在哪里。

  春运正值高峰,在这场由各大城市涌出、分散到全国各地的迁徙大军里,有一群“逆行者”,他们选择在此刻离开家乡,奔赴北上广深等城市,与常年生活在那里的儿子、女儿、孙女、外孙团聚,被称为“反向过年”。据媒体调查发现,65%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反向过年”现象变多了,常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受访者中,有51.4%希望父母“反向过年”。

  对于“反向过年”,网友看法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只有回到从小长大的家,见到熟悉的亲友和街坊,才有过年的氛围;也有人觉得,带父母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逛一逛,开开眼界,也独有一番“年味”。

  仰赖于生活越来越富足、选择越来越充裕、心态越来越开放,春节的过法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传统的“返乡过年”,还是如今渐成趋势的“反向过年”、旅行过年,多种多样的“年”,是这个时代的多元文化在传统节日中的“投射”。

  如果说,在过去,“反向过年”更多的是一些干出一番事业的“成功人士”把父母带到城市里“享福”,那如今,邀请父母“反向过年”则是更多年轻人的理性选择。

  春运期间,买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票容易,而回老家的票实在一票难求。费用上,两者机票价格动辄相差数倍,甚至部分高铁也推出了折扣车票吸引“反向”流动。另外,把本用于家乡的人情消费用在一家老小出游、餐饮上,似乎性价比也更高些。更何况,和父母在大城市里过年,还能体面地回避亲戚们的过年“三大问”——“买房了没?”“有车了吗?”“工资多少?”

  看上去,“反向过年”跟传统过节习惯相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印证了回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从家庭开始,渐至邻里、亲戚、朋友、社区,逐层外扩,这也是循着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得出的个人与社会关系逻辑,所以过年回家也被赋予了认宗寻源的文化意义。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的一个现实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式的家庭已经解体,无论是中国还是发达国家,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很多人对家庭概念的理解已经成为单纯的父母和儿女。所以,不论是在子女那里过年,还是在父母那里过年,只要大家在一起,家就在哪里。

  而“反向过年”更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全家人攒钱在城市买房,那么,身在农村或异地城市的父母“反向过年”,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况。父母到城市随子女过年,并没有什么不好。既减轻了春运的负担,又能支持年轻一辈的工作,而且,老年人的时间更充裕,这个年过得也更从容。

  □孟然(媒体人)

责任编辑:孙剑嵩

城镇化进程 春运 子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