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6日03:00 新浪综合

  傅海棠: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来源:傅海棠频道

  2017年9月24日,由七禾网主办、国泰君安期货协办、扬韬略微信公众号和傅海棠频道微信公众号特约支持的“《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公开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以下是七禾网整理的傅海棠先生的演讲实录。

  观点:

  经济学顾名思义,目的应是指导经济,怎么样更快、更好地发展,减少问题,有了问题马上解决问题、避免问题,上一次出问题了,未来如果有同样的问题,提前把它避免过去,这是经济学的意义。

  指导经济更好、更快、更平稳地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强大的国家,这是经济学的目的。

  有人说政府别管,让市场自己来,这是不对的,首先政府肯定想要管好,现实中某些环节管得好,某些环节管得不够好,即使管得不够好,也比不管好。

  在一个时间点,无论价格高和价格低,没有房子的人数量是不会变的,房子的总数也不会变,该有几个人有房还是有几个人有房,这和价格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数量问题。想要买不起房的人有房,首先得增加数量。

  无论房价高低,只要房子数量够了,我们肯定家家户户都有房,那买房就不用愁了。

  经济学研究不好,投资做不好,我做投资这么多年,几次大的机遇都是从研究宏观经济上抓住的。

  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富裕,必须有一个前提——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带领,这是第一要素,中国经济发展就是共产党领导得好。

  我们劳动本来就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盖了房子我们好住进去,改善我们的生活,修造了高铁,改善我们的出行。

  一个国家没有自主的货币,经济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全球经济真正腾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废除硬通货,实行纸币。

  购买力不足的背后是商品不足,国家想要增加购买力,不是光增发货币就够了,要多举并措。

  我们做期货也是劳动,是脑力劳动,引导商品的合理价格,也有正面作用。

  研究经济学的时候要想尽办法怎样促进劳动,怎样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快速致富的办法是多生产东西。

  实实在在的东西是根本,财富靠生产,有生产能力绝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坏账、经济周期、不可持续、人口红利、地方债等等,都不是大问题。

  货币收放得当可以使得经济繁荣,货币收放失当就会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学的前提不应该是假设,而应是一种确定性。

  货币是发展的命脉,货币是促进一切经济活动的纽带,是推动财富创造的源泉。离开了货币,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生产钢铁、修建铁路都需要货币来兑换,我们M2的增加不算多。

  货币供应促进生产,促进收入提高,消费提高。

  没有通货膨胀,就没有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不能是恶性通胀,只能微量通胀、温和通胀。

  货币自主,要对症下药,增发对应货币量,但不能过度增发。物价平稳或微涨,消费平稳或有促进,企业利润增加,促进财富生产,经济就发展了。

  货币不自主,货币量不够,可能引发物价下跌通货紧缩,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消费意愿下降,财富生产减少,经济就衰退了。

  货币政策错误,调节失当,才会引发危机,货币政策正确,调控得当,就能保持经济景气。

  要不断的促进生产,千万不要压住生产。搞经济,只有生产增加,经济才能好,这是最大的根源。

  只要生产在,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劳动创造财富,财富的创造过程就是生产。

  经济繁荣,主要来源生产的繁荣。

  生产能力富余,好于消费能力富余,生产能力略微超过消费能力是好事。

  财富多了不是罪,不够才是罪。

  需求是旺盛的,并且会越来越大。

  库存就是蓄水池,类似稳定器,有库存,市场才能减少大幅波动。

  我觉得北京的房价,上海的房价,若干年以后,30万一平米都有可能。

  一项商品,能否让大家都消费得起,表面上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实际上在于生产量的多少。

  只要生产量足够大,价格会自动匹配到大家都买得起的范围。

  市场是政府建立的,市场来自于政府,没有政府,就没有市场。

  经济活动最大的管理者是政府,政府的管理就是“计划”,计划是纲,市场是目,纲举则目张。

  整个社会的劳动组织者是政府,政府就是经济这艘大船的船长和舵手。

  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很可能以私利为基础,政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则是以公利为基础。

  以下为演讲实录:

  傅海棠:首先非常感谢七禾网和国泰君安搭建了今天这个平台,让我们能在一起相互敞开心扉地交流,今天的会叫研讨会,我们今天在座的相互学习了,就相互提高、取长补短了。我和孙成刚博士和沈良总正在合作一本书,名字说起来比较大,《中国崛起的奥秘——财富论》,研究的是经济学,我们三个亲密地合作,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在一起相互交流。

  今天研讨会我就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讲一讲对经济的看法和理解。关于经济,目前以西方为主的叫西方经济学,也是社会的主流观点,我自己的观点认为它存在一些漏洞,并不是说它套中国经济套不上,它本来就有问题,并不是说指导中国经济就不行,它指导西方也不行,它存在漏洞。经济学是为了干什么?比方说,医学无非就是治病,我们得病了最好的办法是把人搞健康了,医学越来越发展、越来越进步,攻克疑难杂症,最后人就不容易得病了、有病也容易治好了,人人都超过百岁,最终肯定会实现这个目标。种地叫农学,怎样让我们所种的庄稼高产、稳产、丰产,采取恰当的措施,旱了就浇水,涝了就排涝,肥力跟不上我们就施化肥,长草了就把草除掉,生虫了就打药,风刮倒了就扶起来,冬天冷空气来了、条件不匹配了就搭棚,照样冬天结茄子、西红柿,不断地采取及时合适的措施,让农作物保证生长,这叫农学。那经济学顾名思义,目的应是指导经济,怎么样更快、更好地发展,减少问题、减小问题,有了问题马上解决问题、避免问题,上一次出问题了,未来如果有同样的问题,提前把它避免过去,这是经济学的意义。那些所谓的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学问题应让它自由竞争、自发行动、自生自灭,甚至认为死了也该死,这叫不破不立、推倒了重来。那得了病就该自生自灭,还要医生干嘛?明显这样的思路是不对的。经济学就是用来指导经济发展的,有了问题我们要解决问题,这样的经济学有用,即便今天没有更好的办法,可能明天或者后天有,我们这一代没有更好的办法,期望后一代有更好的办法。指导经济更好、更快、更平稳地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强大的国家,这是经济学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讲,现在的主流经济学有问题,我们做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多少和经济是沾边的,也听过很多的宏观经济学家讲过,自生自灭,这是周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周期是可以改变的,现在冬天也有新鲜蔬菜吃了,老天影响的部分周期都改变了,何况是人搞出来的规律?经济学有问题本身就是人搞出来的,比较粗俗地讲,车下沟了是驾车技术有问题,不是车有问题,你不能说那是规律,车就该下沟,开了20年了,怎么样也得下一次沟,这是规律,只有下了沟了,破了再立。一个司机开了20年他失误了,下沟了,我们怎么在未来提高驾驶技术,注意这个风险,不能再开到沟里去了。从这个角度去衡量的话,现在的主流经济学观点肯定有问题。

  西方经济学,还可能对社会有害,比如他们认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别管,让它自己来。管理出效率,完全让市场自己来哪行?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都要有计划,我们有句俗话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没有规划、没有很好的目标,怎么去实现?国家有“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市场经济是规划出来的,效率是管理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有这种明确的观点。有人说政府别管,让市场自己来,这是不对的,首先政府肯定想要管好,现实中某些环节管得好,某些环节管得不够好,即使管得不够好,也比不管好。就跟种地一样,种地的农民对他所种的农作物进行管理,虽然有的人会种地,有的人种地差一点,就算是不擅长种地的,他的管理也比让庄稼自生自灭要好得多,可能有人玉米单产搞到1000斤,有人搞到300斤,你要不管,50斤也说不定。经过人们的管理,单产快速提高,尤其是近代,有了更好的技术,生产力的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几乎旱涝保丰收,年年高产,这都是管理出来的。有人说应该靠市场自己竞争,长草了别管,让庄稼提高抵抗力,最后两败俱伤谁也好不了。这就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不要一听他们讲,就被他们带到沟里去了,听他们的话不买房,房子要崩盘,那就不合算了,本来可以买一套房子,现在首付都不够。

  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本来这个事也很简单,就是要解决问题,我们怎么解决问题?比如说现在房价高,买不起了,难道房价低了你就买得起了?在一个时间点,无论价格高和价格低,没有房子的人数量是不会变的,房子的总数也不会变,该有几个人有房还是有几个人有房,这和价格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数量问题。想要让买不起房的人有房,首先得增加数量,数量不增加,说啥都白扯。你说因为价格高你买不起,就算降到不要钱,你该没有还没有,你说价格低了就有了,可能吗?价格低了房子自己不会长出来。这个观念明显不对,你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增加房子的数量,无论房价高低,只要房子数量够了,我们肯定家家户户都有房,那买房就不用愁了。为什么现在白馒头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吃白馒头在旧社会那是很奢侈的事,大地主都不能一年四季吃白馒头,穷人更不用说了。那时候白馒头很奢侈,为什么现在要饭的给他白馒头都不成了?就是小麦丰富,数量够了,就能人人吃白馒头,这是数量问题,不是价格问题,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要促进数量的增长,我们大家天天在价格上纠结,最终不解决问题。有人希望让房价大跌,那开发商就亏损了,把钢厂就亏损了,开矿的就亏损了,明天谁还给你盖房?没房的人更住不上房了。让开发商赚点,开矿的赚点,钢厂赚点,有积极性去生产,房子还能多一点,我们还能买上房,这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

  有人说你搞期货的研究经济学干嘛?经济学研究不好,投资也做不好,我做投资这么多年,几次大的机遇都是从研究宏观经济上抓住的。

  关于中国崛起的奥秘,有四个支柱(强大的政府、正确的道路、勤劳的人民、自主的货币)、一个核心(劳动创造财富)。首先是强大的政府。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印度比中国条件都好,它当时的技术、资源都比中国好,人口也不少,那为什么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突飞猛进了,印度发展却比较慢?还有南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也是这样,经济起不来,论资源比中国还好,人口也不少,那是什么原因?——强大的政府。这就跟庄稼一样,好坏是在种地的技术,企业好不好在老总的管理好不好,为什么马云做得这么好,不在互联网技术,也不在这个社会,而是马云有本事,要不是马云、马化腾,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可能就会落后。经济要发展、人民要富裕,必须有一个前提——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带领,这是第一要素,中国经济发展快很大的原因就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我不是拍党的马屁,就是国家、政府好,我们的政府是英明的,是伟大的,虽然我们有时候对政府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这是另一回事,这都是次要的。政府强大,社会就能稳定,我们搞生产就有条件了,国泰民才能安、安居乐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但是政府强大了,还得有正确的道路。政府再强大,走的路不对也不行,就像马云,如果他选择的道路不对,不去搞互联网,他可能也没有现在的名气大,当然,马云的发财对整个社会是造就了很大的贡献,他个人发财那是表象,实际上还是在为社会谋福利,提高了很大的效率,节约了很多的人工。中国走的道路正确,这个道路正确就包含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二元经济体,西方为什么发展这么慢,就因为它跑偏了,以市场为主、国家为辅。在一个国家的所有企业里面,不能相互协调也不行,中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所有的企业都是一个小企业,国家是一个大企业,国务院就是董事会,综合管理、相互协调,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的子公司,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协调,要放任市场,国家对企业没有协调能力、统筹规划,就会跑偏。你有一个企业,我有一个企业,我们就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只要我的利益最大化,你死了与我无关,可是最后,你死了对我也好不了,互惠互利才是最终的目的。可是我们自由竞争还是讲私利,只要我好就行,要是按照自由市场就是这个结果。完全自由化也不行,像俄罗斯转向自由化就经济崩盘,中国为什么没有崩溃,就是因为没有完全自由化,大型的支柱产业还是在国家手里,小的产业在个人手里。银行都是国家的,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系统,它有好处,不像美国,银行都是个人的,只有美联储算是国家的,相当于中国的央行,其它银行很多是个人的,个人的银行就有问题了,政府不好协调。像中国,银行是国家的,有些国有大型的企业也是国家的,前几年价格往下跌的时候,有些煤矿据说亏了几十亿,到底数字有多大,咱们不得而知,要是国家不管,企业就关门了,工人就下岗了,工人下岗了就没有收入了,然后他消费就不行了,那其他企业,生产的商品买的人也少了,它也亏损,这样恶性循环就坏了。我们2015年12月13号左右到甘肃青海,去大型的铝的企业调研,企业连亏三年了,企业中午请我们吃一顿饭都请不起了,上万人甚至数万人的企业,都请不起一顿饭了。可是活还是要干,铝没少生产,量还在增加,只是它卖的价格低,亏了也卖,也被我们消费了。政府不让关门,为了当地的就业,亏钱咋办?政府给贷款,那就继续干呗,这就是中国的特色,路就很正确,这就对了,亏了就亏了,国家给你补贴发工资,反正活没少干,财富没少创造。

  不协调就通过政府这个家长把它搞协调了,我们要相互协调、互本互利才是最终的目的,最后要都好,所以这就是共产党正确的道路,正确的道路还有很多,中国这个特色就解决了很多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金融危机、长期的经济下滑,在中国不会出现,政府是四两拨千斤,解决大问题在于政府,不在市场。2015年的时候,我记得当时的宏观经济学家都说是癌症后期,谁搞也白搭,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躲不过这个周期,事实证明,很轻松就躲过了,房地产的泡沫那个时候也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事实证明,后来一年多的时间可售的房子几乎被抢光了,事实证明供不应求,不是供大于求,说明原来我们的看法有问题。曾经我也不断参加研讨会,也碰到不少的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我一听他们讲话,有时候气得饭吃不下去了。2015年1月有一次在一个闭门会议,有人讲,中国马上要完了,香港要崩盘,地产要跌价,股市要崩盘,那个时候香港的股指是最低的时候,我想他那个时候放空恒指,早爆仓了。当时我这样说,你的家业,留下的都是财富,何况我们现在开发的盖的新楼盘,你家里那个房子就是财富,开放商盖的新的就不是财富,就是泡沫了?房子盖好了,才能更多的人住进来,要是没有那么多的楼盘,让老百姓去解决住房问题,大家都想住城里,怎么住?想要住进去这问题还不好解决?房子多了,让老百姓住进去不就完了,当然不能白给,白给就没有劳动生产积极性了,还得让购房者有压力,住进房了以后就劳动创造财富,继续为没有房的人解决问题,不能住进来不跟你要钱,你不干活了,那你住进来别人怎么办?

  我们劳动本来就是为生活提供便利的,盖了房子我们好住进去,改善我们的生活,修造了高铁,改善我们的出行,我们劳动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拿到一大把钞票,有啥用?那最终是虚的,实物才是真正的财富,我们的劳动结果就是创造财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天晚上我在上海看见东方明珠周边,整片灯火通明,马路四通八达,我就很自豪,这种民族的自豪感、国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有人说我们劳动有压力,我感觉就值了,这就是我们的劳动的结果和财富。有人说我们劳动有压力,你光去旅游、去打麻将了,老讲究享受不讲究劳动,你倒安逸了,国家衰落了,家庭也衰落了,其他的国家发展起来了,有什么能直起腰来?不能太安逸,拥有物质财富是最大的幸福,你买了个车多高兴啊,虽然你在买车以前,劳动付出了很多,你买个房住进去,多自豪啊,感觉以前流的汗也值了,这才是真正的自豪和幸福,所以物质财富是幸福的基础,有人说追求物质财富不对,你没有物质财富怎么幸福?每天饿得要死,那就麻烦了。

  中国有底子,过去五千年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我们都是勤劳的,游手好闲像欧洲人那样,是被打击的对象,那叫碌碌无为、一事无成,都不愿意好好工作,你说他们这样怎么发展起来啊?欧洲衰败了,它能不衰败吗?不干活,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人民就挺好,不能闲着,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工作,中国人民勤劳,这个不用说,全世界这么多的民族当中,可以说中国人的勤劳是首屈一指的,比其他的民族更能干、吃苦、耐劳,这是被事实证明了。东南亚很多国家现在也懒,去上班,工资还不能一个月一发,还得一个星期一发,一个月一发就不干了。干了一个星期,拿一千块钱,可能明天不来上班了,游手好闲去了,过了一个星期,钱花光了,他又来了。这样的人多了,怎么能发展起来?勤劳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劳动创造财富,我们有勤劳的人民。

  中国人还有一个发展起来的方面,就是攀比的心理,你家买了车,放在门口了,我感觉回家没面子,本来我也不开车,明天借钱也要买,买了放门口,这也促进了消费,促进了生产。还有丈母娘的要求,有车子、还得有房,没有的话我这姑娘不能嫁给你,这也攀比,逼着去买房、买车,实际上背后是发展了,如果丈母娘没要求,他可能就不买了,那开发商的楼就卖不出去了,就不继续造楼,有人买了,他就去干活,楼卖完了,他继续造新的楼。还有相互请客、轮流坐庄,比如儿子考大学、老人大寿、儿子结婚,总体来讲都要请客,少则几十桌,多则上百桌,轮流坐庄,促进了消费,提高了生活水平。所以很多的中国特色,也辅助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有人可能说,这不对,应该反对铺张浪费,啥叫铺张浪费,哪浪费了?都是我们吃了的,提高我们生活水平,你说吃不完,有点吃不了也没事,喂猪了,无非是人比猪高级,人先吃,吃不完让猪吃,猪吃了长肉再让人吃。天天吃咸菜,勤俭节约,这有用吗?什么时候生活水平能提高?我们这样消费,还没消费完,何况不消费了,这个生产能力我们就要消费,只有消费得多,我们生活水平就高,你不消费生活水平就不高了。但是如果你有5条鱼你吃不了,你扔了,大部分的人穷得吃不上鱼,那不行,这就不对。如果人人吃都吃不完,这就对了,那我们就使劲吃,使劲搞生产,打麻将快乐,我看养鱼、养猪、上班也快乐,打麻将可能造成不快乐,我们上班后会成就更多快乐和幸福。这些讲的是勤劳的人民。

  自主的货币,这个话题更大,为什么要有自主的货币?实际上有些国家没有自主的货币,尤其比较小的国家,流通美元,经济肯定发展不起来。东南亚某些国家,流通人民币,流通人民币中国人民就得到利益了,最好全球都流通人民币,肯定我们就得到利益了。一个国家没有自主的货币,经济根本就发展不起来。中国有自主的货币,不受外围因素的影响,我们完全有自己一套,包括外汇的管控,也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认为汇率不自由,特朗普说中国操纵汇率,我们操纵汇率,他就没有操纵?他操纵比我们还厉害,他为什么反对我们外汇管控?如果美国的钱往我们国家跑,你看看他管控不?他马上就控制。他宣传自由汇率,无非就是让我们的钱跑到他那去。所以我们管控汇率是对的,我们不要有偏见,不要受西方人的影响,他们可能别有用心,宣传那一套经济学,无非是让我们的钱跑他那去,汇率要管控。为什么要有自主的货币?货币不自主,比方中国自己发人民币、自己订人民币政策,我们的财富要增加,生产量要高于产量,我们生产能力提了,比如增加60%,需要货币流通和交换,是需要用钱的,没有钱不能交换,产量高了60%流通量就得增加60%,那就需要多一些货币流通用于交换。以前叫印钱,现在不用印了,数字货币了,原来还得造纸,污染环境,现在纸都不用造了,都扫二维码了,很方便,这个货币制度,有调控空间。没有自主的货币是不行的。

  现在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对货币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老认为钱是货币的根本,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把钱看成财富的第一标志,这是不对的,货币最多算是财富的象征,它不是真正的财富,比如说马云有很多钱,只是一个财富的象征,真正他拥有的财富是他吃的、喝的、他住的房子,像宗庆后,生产了很多娃哈哈,据说宗庆后很节俭,一天消费就几美元,娃哈哈都被我们喝了,他能喝多少?所以说,钱多只是个象征。怎么利用货币,促进人民的积极性,去劳动创造。还有我们作为对经济的理解,认为企业亏了就对经济不好,前几年钢厂亏损,但工人也没少干活,钢也卖了,楼也盖了,高铁也修了,可是因为售价低,本来成本就是2500,卖的1600,从账面上看它是亏了,但是东西没少生产,没少创造财富。要是把钱直接给工人让他花,把工厂关了,没有商品产出了,那人民币真变成泡沫了。所以想办法让它能盈利,扩大需求,让价格上去,让它正常地进行。长期亏不行,年年亏,亏50年,肯定不行,短暂地亏几年没问题,后续价格上去了它就赚钱了。你如果把钱直接给工人,工人也不干活,财富不增加,没有可购买的商品,拿了钱有啥用?国家怎么发展?所以我们对经济的认知一定要从本质上去看问题,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要生产的东西多,这才是真正的财富,货币的数量、企业短期的盈亏,这都是表象。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万元户,当时很厉害,没过三十年,万元户啥都不是,那个时候在农村有一万块钱,以为在农村呆着,一辈子不用干活,存款的利息都够用了。但是不干活行吗?没过几年,还得继续劳动。因为如果发点财的都不干活了,那社会财富就下降了,就没法发展了,都坐享其成,那社会怎么发展?现在社会为什么发展就好了,再有钱的也没像旧社会那样有一大堆丫鬟,虽然也请保姆,那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率,不是为了安逸和享受,不是旧社会那一套,所以社会就发展了。像我去年赚了一点钱,我不继续努力工作,到时候只买得起4袋大米。我自己要好好工作,还让我的儿子、孙子好好工作、上班,创造财富,不能坐享其成,这就对社会做出贡献了。要接受一定的通货膨胀,当然速度不能快。这些事我们要看得明白,就要理解通货膨胀,有人说通货膨胀是剥削人民,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更多是把有钱人的钱稀释,再分配。有一个亿的人,在上海买个房如果只花100万,钱什么时候花完?在上海买个好一点的房子,一下子好几千万,买个房钱就去了一半,国家拿着他的钱再去修高铁、再去造公园(老百姓低价或免费享用),让工人赚了,工人又买房,又回到国家手里去了,明年再去建企业,再去补贴医疗,照顾老年人。我们要看清楚,背后是这样的,不是我们表面上理解的我们赚的钱都被国家弄去了,这不对。如果我们腰包都很鼓,家家都是十几亿,都没人去劳动,到餐厅吃个饭炒个大白菜也要15万一盘,那麻烦了,所以买房钱回去了,大家继续劳动,商品的供应才源源不断。我们的动力来自于赚钱,干活感觉赚钱了,农民工赚了50万他感觉也挺幸福的,他买个车、买个房,这样他还去劳动。他要是赚了50万,买个房就只花10万,明天不干了,很多人不干了,你吃的菜、吃的馒头也没了。国家的政策和管理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得快,中国有一套办法回收货币,促进劳动生产。如果你说这样不好,那你给个更好的办法,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按这个办法来。发展经济也是这样子,你要是没有更好的办法,目前就按这个办,所以你得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经济怎么发展。

  为什么经济曾五千年都不怎么发展?科技水平没有这么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就是没有纸币,它是硬通货,硬通货有个缺点——财富增加,货币不能同步增加。这就带来了问题,财富增加了,我想劳动,我想去干活,可是你创造了这个财富,你没法去交换,因为钱没有增加,钱不增加,财富增加,商品相对于货币就得跌价,一跌价卖的商品就不够本钱了,就得倒闭。比方你造个车,10万的成本,但因为钱不够,别人只能花5万块钱买你的车,你本来要卖15万,还赚5万,现在别说赚钱了,卖10万也卖不了,货币不够,只能卖5万,下一次再也不生产了,就造成通货紧缩,阻止生产的发展,妨碍财富的增多。所以没有广泛应用纸币以前,就是这样,过去几千年经济始终都起不来,咱们也看看经济发展的历史,全球经济真正腾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废除硬通货,实行纸币。我们要理解,货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核心力量之一,所以不要指责国家发钱,我看发得太少,放货币是个无成本的事情,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何乐而不为?不放,经济倒退,你选择是让经济发展,还是让经济倒退?如果说国家发钱不对,你有更好的办法,让经济照样高速发展,那也可以。很多经济学家说不行,但也没提其他办法。货币是财富的容器,发钱相当于不断的将高速公路拓宽,不断新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才能发展起来,没有宽的公路经济怎么发展?

  购买力不足的背后是商品不足,不过国家想要增加购买力,不是光增发货币就够了,要多举并措。像2015年底开始降低首付,增加原有货币的流动性;像拆迁直接给补贴款,也没有增加太多的货币量,但是增加流动性。这些举措都是在千万百计增强购买力,是我们强大政府做出来的,全靠市场自己协调肯定不行。

  讲完四个支柱,回到本源上还是劳动创造财富。但是这里的劳动要正确地理解,不是下地干活才叫劳动,劳动有分工,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人说傅老师说的不对,农民工辛辛苦苦劳动,还是买不起房子,买起房子的都是不干活的。这种想法就不对了,科学家在劳动,企业家在劳动,国家领导人也在劳动,而且比农民工劳动得多。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发明机器的人当然能发财,他们解放了多多少少的劳动力,所以他们也是在干活,不要狭义理解劳动只有把腰弯下来下地才叫劳动。像我们做投资也是劳动,是脑力劳动,引导商品的合理价格,也有正面作用。

  我们要正确看待财富的来源是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研究经济学的时候要想尽办法怎样促进劳动,怎样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快速致富的办法是多生产东西。有一个形容贫穷的词叫家徒四壁,没有财富是因为没有劳动,没有劳动的原因是没有地方去劳动,主要还是没有企业。企业越来越多,我们都去参与生产,东西越来越多,经济就越来越好,关键就在于“多”,达到人人有份的级别。像李嘉诚不断盖楼,就会不断有人住进去,他本人赚钱亏钱都是表象,更多的人会拥有房子这才是根本。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那是因为房子数量还不够,我们要想尽办法多盖房子,也就是要多生产钢、水泥、玻璃、PVC。有3倍的生产量就能有3倍的房子,3倍的高铁,那中国就腾飞起来。美国发展也是一样,大搞经济就把全美机场,高速公路都修一遍。但是也可能说说而已,特朗普上台也很长时间了,还是没有真正落实。之所以搞不成是因为没有基础产业,东西都没有,不像中国,需要生产,工人多加两个小时班就够了。我们的钢产量世界第一,每年近十亿吨生产量,美国就几千万吨,当然是中国牛。这背后的意思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根本,财富靠生产,有生产能力绝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坏账、经济周期、不可持续、人口红利、地方债等等,都不是大问题。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发多了就是泡沫,盖了很多房子没人住就是鬼城。我认为不是这样,没有房子盖一片空地才是鬼城,现在很多城市所谓的“鬼城”都很多人慢慢住进去了,都变成豪华小区了。郑州东区前几年是著名“鬼城”,现在是郑州最贵的房子。之前济南高铁站那一片也是很多房子没人住,但是不要担心,没房子住的人还多着,现在成了济南市很好的房子。地方债很正常,政府没有债务才说明这个地方没有钱,政府债务越大老百姓腰包越鼓。政府投资地铁、公园、修天桥、改造河道,这里产生的财富都让老百姓赚去了。政府卖地盖了楼,老百姓购买,政府造了高铁,老百姓花钱坐,一部分钱又会回到政府,然后政府再扩建楼房,再造更多的地铁、高铁。就在这种循环中,我们的财富不断增长。看通这些事,你就不会再受传统经济学那些唱衰的说法影响了。2015年的时候经济学家就觉得经济要大崩盘,某些人聊天时都说中国经济分分秒秒要崩,结果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如果在他们说之前就能想清楚我说的这些道理,就会明白无非是国家政策稍微调控一下,马上就好了。比如说你原本能吃六个馒头,先给你吃三个馒头,没吃饱,就给四个,还没吃饱就给五个。五个还没吃饱就怀疑了,中国降准降息增加投资了,经济还不好,就说放水不管用,其实是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到位,吃馒头就是能解决饿的问题,而且永远有效。有个词叫边际效应递减,就像有抗药性,但是抗药性是有对立面的情况下,一次两次三次用同样的方法进攻敌人,敌人就知道你用什么方法了才会有抗药性。但是金融不一样,搞经济是单方面的,没有对手,就跟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一样,有人说饿了再吃馒头也不能解决问题了,因为边际效益在递减,这是不对的。前一段时间上海有个论坛里有人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要么搞市场,要么搞计划,但是不能兼得的鱼和熊掌犯冲,市场和计划根本就不犯冲为什么不能兼得?两者能够合二为一,既遵从自然规律又有计划,既要反人性,又要顺从人性,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同时考虑,那效率就提高了。

  这张是沈总画的图表,核心就是财富。财富来源于劳动,来源于勤劳的人民,背后是效率的提高。提高效率的办法有科技、管理、教育、交易。仔细看这张图,发展经济的较多方面都在这里了,当然不同的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这里有四个支柱一个核心,其中有个支柱是自主的货币,土地财政行程部分货币的回流。有人认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其实通过二次分配是促进公平的。有钱人买房子很贵,把钱交上去修了地铁,方便更多农民工享受便利、便宜的交通,这些钱较多来源于土地财政。税收也是这样,有利于普通民众。富人买个300万的车要交很多税,普通人买个6万的车交税很少。如果等比例收税,那可能穷人永远不能翻身,有钱人的钱也会增长的越快。货币收放得当可以使得经济繁荣,货币收放失当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大家可以仔细看图,是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像西方的数学公式,我们叫哲学。

  经济学的前提不应该是假设,而应是一种确定性。所以西方经济学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他们老是假设,假设经济是理性或者不理性,其实,应该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假设路上开50公里,你都还没上路,不知道前面出事故没有,不知道车流量大不大,这个假设完全没有用。西方人会假设人是理性的,其实人性是无限追求美好的,在理性中有不理性,他们会付出代价获得利益。当然在获得利益背后,利人利已都是相互服务,共赢共享。所以先利他再利己是最大的利益,先利己再利他往往难以发展。但是这个利他是需要国家管理和约束,因为人的本性是不利他的,在不竞争中是可以利他的,比如看见穷人看见重病患我们也就帮一把,在竞争中人就不一样了,会以争取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若只要保持利他就必须要有国家管理。如果国家对市场没有计划,不插手,那经济一定好不了。不要听以前那套“大市场,小政府,国家千万不要管”,只要国家不对市场进行管理,很快就玩完。促进生产、促进消费,财富就增长,经济就发展,损人利己、缺乏管理、放任自由,社会就混乱,财富就无法增长。看清这些经济发展的问题,你再去做投资,容易抓住大机会。完全顺从人性就会乱,完全反人性就会没有活力。

  刚刚讲了不少自主的货币,再补充一些。货币是经济的血液,货币是发展的命脉。这是从毛泽东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演变而来,他说的是很对的,所以建水库、挖河道,水利建设是旱涝保收的保证,天气旱了就给水,下雨多了就加大排涝。货币是发展的命脉,货币是促进一切经济活动的纽带,是推动财富创造的源泉。离开了货币,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货币的增长速度一定要超过交换财富的速度,也就是适度的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温和通胀有利于大部分人盈利,生产积极性有了,消费动力也多了。因为有了纸币,过去几十年中,全球经济呈“火箭式”发展。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劳动凭证,能促进财富创造。货币能促进生产和消费,消费要有购买力,购买力来自于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来自于货币。利息是货币的租金,这是我们给的定义,就像租房租车,货币也有租赁,到期收到租金再还回来。货币的收和放是关键,经济危机是往往因为收货币收过了,所有经济发展史上的大萧条往往都是因为通货紧缩。经济发展的过程无非是从经济萧条后开始放水,激发经济活力,增加投资、基建,五六年后经济就渐渐向好,大多数企业就盈利了,有企业赚了几千万,就去银行贷款一个亿,银行评估后觉得企业也可以就贷款了,这一亿多就投入再生产,这就出现了通货急剧膨胀的情况。然后银行就开始加息,导致生产减少。但是这个时候忽略了生产能力已经急剧扩张,供应量马上回爆发,这些生产财富需要货币去交换,交换不了就是白生产,企业要倒闭。在这时收货币、压需求,就产生了金融危机。2008年前,通货膨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全球对经济的理解都是控制通胀,收缩产能。因为物价上涨企业都在赚钱,就不断扩张产能,产能一上去,消费能力下去了。有时候我们看到没有消费了,其实是国家在控制通胀,贷款减少,投资项目减少,出了事一看不对了再拐头。如果货币不收,很可能就没有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这说明在涨价的过程中产能扩张,需要更多的货币去交换,这时候不能贸然收紧货币。一次次金融危机出现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果能理解透了,经济就能很快速平稳地增长。货币的信用由财富支撑。我举几个例子,是保房价还是保汇率,每次一放水经济学家就提意见,说人民币会贬值。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不放水汇率才保不住。2008年金融危机如果国家不放四万亿,很多的企业都要倒闭,如果没有生产能力,原来的货币都变成废纸了,汇率还是保不住。虽然放了四万亿,看似货币增加了,可是背后保住了大批的企业和生产力,货币发放了四万亿,但是财富的生产能力增加了二十万亿都不止,有财富的支撑汇率才能保住。有了财富,货币才值钱。有人觉得钻石、翡翠才是财富,其实粮食才是真正的财富,房子才是真正的财富。到了超市一看琳琅满目的商品,才觉得货币值钱,可以买很多东西。所以放水人民币不一定贬值,不放水也不一定不贬值。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一个朋友在群里转发了人民币要贬值的理由,说过去十年美国的货币M2增加了五倍,我们增加了十五倍,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要贬值。我一看这个结论就不对,美国他们很多是搞服务业、搞金融的,互相服务,没有增量财富,不太需要增发货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生产钢铁、修建铁路都需要货币来兑换,我们M2增加不算多。迟早要一人民币兑换一美元。我们都是生产钢材、玻璃,我们种地、建房,财富就增长了,中国一年实体的GDP超过美国。中国的一套体系已经形成了,是全球生产和财富制造中心,将来也会是世界地球的城市中心。你现在去看看美国,一到那儿心都凉了,千万别移民,办张美国绿卡很容易,再想回来就关门了。美国现在就是靠原来还比较强,世界承认美国的地位,所以美元还比较强势,但是这种地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加速削弱阶段,我估计这个过程不会超过二十年。欧洲衰弱比美国还明显,你到慕尼黑去看看,和石家庄差不多。说到俄罗斯现在在受到经济制裁,其实不是美国经济制裁他,是他们自己经济衰落。他们的第一大产业是原油,中国人民干一天活拿100元,他们干一天活拿200元300元,也就是出口原油的价格高了,有溢价,同样的劳动他们的报酬比较高,原油就用来出口,赚了钱再从国外买回来生活必需品。可是有一天原油不溢价了,我们就突然会发现俄罗斯经济衰弱了。崩盘的原因是原来溢过价,后来不值那个价格了,甚至有时连正常价格都不值了,突然发现卖原油的钱再也买不回原来那么多的生活用品了。现在我们是谁也离不开谁,我们缺少大豆,需要进口,如果不卖给我们也麻烦。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反全球化反不动,就算特朗普也反不动,谁反谁吃亏。美国靠美元溢价吃饭是不长久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对手的强大,美元溢价会慢慢削弱。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和中国竞争,长远来看是要输的。别说他们没有中国人民勤劳,就算他们像中国人民一样勤劳也不行,美国不过是3亿人口,中国是14亿,人多才是基础,所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要放开,努力生,人多了,就有创造更多财富的基础。

  货币供应促进生产,促进收入提高,消费提高,大家可以这样推演。只要货币供应增加,投到生产端,生产就增加,货币供应增加也会引发涨价,涨价的结果是企业盈利。企业盈利了,收入增加,工人福利也跟着提高,大家收入提高,消费就跟着提高。消费提高,企业就不愁销售,然后扩大再生产,继续招工,经济就成长起来了,这是通货膨胀推起来的。可以直接这样说,没有通货膨胀,就没有经济高速增长,低速增长都很困难,经济高速增长来自于通货膨胀。但是这个通胀不能是恶性通胀,只能微量通胀、温和通胀,国家希望的数据是每年不超过3%,原来是2%,现在目标提高,我认为几年后可能会提到5%。通胀得有限度,大家可以看看经济史,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出现过通胀,但国外经济学家很多不承认这个问题。

  不要相信经济学家说的周期论,就是平稳发展,这和种地一样简单,年年保丰收,旱涝都保丰收。以前常说的“3年旱,3年涝,不涝不旱又3年”的规律都被打破了,那么为什么不继续按照这个规律?因为现在我们采取措施,做到旱涝都保丰收,保证粮食的生产,人民经济就发展了。

  财富量增加的背后,首先是货币量的增加。货币自主,要对症下药,增发对应货币量,但不能过度增发。物价平稳或微涨,消费平稳或有促进,企业利润增加,促进财富生产,经济就发展了。

  如果货币不自主,货币量不够,可能物价下跌通货紧缩,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消费意愿下降,财富生产减少,经济就衰退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所谓的西方经济学没搞清楚,他们不愿意承认事实,说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其实只要政策得当,金融危机可以避免。

  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在一个论坛讨论,铁矿石当时是500多元,焦炭是1100多元,有一个朋友演讲,他说还要再跌一半,我感觉他说得有点极端了,结果最后真跌了到这么多。但他给出的理由是金融危机,我不赞同,后来由我发言,我说金融危机是通货紧缩造成的,国家调控稍微放点水,增加消费,马上就好了。我认为可以没有金融危机,只要驾驶技术好,堵车我就停下,车多就慢一点,车怎么会出事呢?只要技术达到了,肯定没有事。无奈经济学家非常相信周期,10年周期到了,认为2018年一定发生金融危机,我认为不一定,当然也可能发生,但发生的原因决不是他们所说的周期论。这是货币原因造成的,增发货币就可以了,我之前举的例子很简单,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冷了就穿衣服,热了就脱掉,我们要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现在主流观点的经济学家不找原因,直接认为是周期,是必然。或者我们做投资,在期货上亏了钱,总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是对手不讲理,是国家政策问题,但他不说自己没看准,不从自身找理由,总觉得是别人的错,这是不对的,我们要从自身找问题。

  不恰当的货币紧缩,生产者抛售回流资金,消费者意愿下降,生产者库存增加,生产企业收入下降,生产者员工收入下降,企业破产,消费低迷,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是比较含蓄的说法,其实没有可能,必然会引发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错误,调节失当,才会引发危机,货币政策正确,调控得当,就能保持经济景气。    

  经济不景气,需要货币宽松,引导投资和扩大需求,国家就是这么做的,一看不对了,就加货币,加投资,搞基建。到处在修高铁、地铁、公园广场等等,所以谁说投资拉动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产能扩张,价格上升,经济过热,后面要出事,就扩大产能满足需求。过热就扩大生产,增加供应,想办法提高效率,促进更多人去生产,财富增加,动态调整,动态供需,动态平衡,这样做就能维持经济景气,不会发生经济危机。道理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我们投资也是这样,总是感觉找到规律了,但今天还是犯着昨天的错,在不同的环境中犯着同样的错。世界并没有新鲜事,每天都一样,为什么我们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外部条件一变,就找不到定位了。

  商品繁荣,财富充裕,无非就是这样循环,需求增加,促进生产,供给增加,促进消费。要不断的促进生产,千万不要压住生产。搞经济,只有生产增加,经济才能好,这是最大的根源,只要生产在,一切问题都不是大问题。重点是保证生产,促进生产,当然促进生产,最大的点是提高效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国家政府要重奖科技,例如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

  劳动创造财富,财富的创造过程就是生产,要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财富的根就是生产,所以如果生产环节出了问题,一定要想尽办法保证生产。有的经济学家研究周期,研究规律,让政府不要插手,说一旦插手市场就不健康了,说这自由经济有利于优胜劣汰,培养竞争力。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就像人得了病,一定要到医院看病,如果让人自生自灭,还需要医院干嘛。如果庄稼长草了,也不除草,难道要培养庄稼竞争力。这种观点不正确,有病治病,对症下药,保证生产,促进生产,我们要正确地认知这个道理。有一个教授,说中国过去对世界没有贡献,我说贡献很大,过去几十年,传统中国人民劳动创造财富,全球大部分的小商品都是中国生产的,世界人民离开中国人民就不能好好生活,中国人怎么就没有对世界做出贡献?

  经济繁荣,主要来源生产的繁荣,要理解这句话,什么叫经济繁荣?就是生产繁荣、消费繁荣,这个生产繁荣包括精神层面,例如旅游,娱乐也是正常的,精神层面,也是生产。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到企业上班,生产帽子袜子才叫生产。大家都干生产,都挣钱,经济就繁荣了,大家都不生产,经济就萧条了,生产不繁荣了,经济就不繁荣了。采取一切措施,保证生产,例如冬天,蔬菜不能生产了,通过塑料大棚,改善生产条件,就可以生产了,冬天照样吃辣椒,吃西红柿。

  生产和销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生产能力越大,国家力量越强。中国的强大,来源于生产的强大,现在中国是全球生产制造中心,全球的财富都是从中国出去的,只要生产没问题,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富裕,体现出来的是财富充沛、消费能力强,什么是富裕?不是说你有10个亿,我有100个亿,货币多少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有钱是拥有财富。

  贫穷,体现出来的是财富匮乏、消费能力差。为什么这么贫穷?因为没有搞生产,增发货币投向生产了,最终有利于消费。过剩和不足,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过剩。粮食吃不完存放着也不能不足。财富多了不是罪,不够才是罪。

  有些专家打击国家收储,如果国家没有库存,万一遇到不好的年份,那该如何。所以说,过剩不是罪,淘汰的是落后、环保不达标产能,保证的是先进产能的生产,只要生产能力增强,国家稍微采取一点措施,增加消费,就不过剩了。

  商品为人民服务,才真正实现了其价值。生产能力富余,好于消费能力富余,生产能力略微超过消费能力是好事。财富的生产,没有泡沫,当然这指的是可储存类,如果全部生产大白菜,储存3个月就烂了,所以不用生产那么多。我想说的意思是各种行业要相互协调,不能跑偏。如果说大部分行业萧条,大部分行业都不景气,是政策有问题,是通货紧缩引发的。而只有个别行业过剩,那是正常的,稍作调节就能解决问题。

  需求是旺盛的,并且会越来越大。生产几乎没有泡沫,房子前几年一直在不停增加,这很正常,不能说盖多少套买上就房子卖多少套,可能前几年库存少一点,这几年库存多一点。生产商品,不能要求生产多少卖多少,这样就麻烦了。

  还有生产需要过程,比如房子,不可能一天就为我们全部生产出来,但需求增加是很快的,所以有一定的库存是很正常的。库存就是蓄水池,类似稳定器,有库存,市场才能减少大幅波动。

  二十年前手机很贵、房子很便宜,而现在手机不贵,房子却越来越贵。为什么手机的功能强大了很多很多,而价格反而更便宜了?个别城市房子的售价(高)和居民的平均收入不匹配,为什么价格还在上涨呢?为什么经济学家一再被打脸?我记得好像在2012年,那时候上海的浦东的房子大概3万一平米,买一个100平米的房子好像才300万。经济学家就想,大几十年,工薪阶层才能买一套房,上海的房子太贵了,然后对比日本,对比美国,怎么对比都觉得上海的房价贵,认为要跌下来。这肯定不对,他错在没有想到上海的房价不是以上海普通人民的收入水平计算的,上海是人口净流入地区,想进入上海的全国人民谁的收入高就按谁的收入算。为什么上海的房价跌不下来,就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所以说他的逻辑基础就不对。想清楚这个问题,就会明白,以后上海房价10万一平都不贵,杭州房价5万一平也不贵。如果每个地区都不许外流人口进入,那么房价自然降下来,但不是这样,上海是人口净流入地区,全国人民谁的收入高就按谁的收入算,这样一想就明白了。

  如果是四线城市,人口流入很少甚至人口流出,则是以当地的收入线算,大概四五千左右,有些可能七八千,这个房价肯定是合理的。所以为什么要上涨呢?它是有原因的,当然不排除未来国家会采取其它措施,大方向还要涨。北京的房价,上海的房价,若干年以后,30万一平米也有可能。房价这么多年一直在涨,中间虽然有调整,但不断创新高。

  一项商品,能否让大家都消费得起,表面上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实际上在于生产量的多少。上面我讲了,买不起的原因不是价格问题,前几天有一场会议,在会议开始前,我和一个朋友对话,他说北京的房子四环已经过十万了,我回答四环房子十万不算贵,他就说,你是觉得不贵,但我买不起。我回答你买不起的原因是房子不够,不管你买得起还是买不起,房子不会多,如果你买得起,别人也能买得起,买不起的原因不是价格,是数量,数量多了,自然就买得起。为什么大家都买得起手机,为什么人人都能穿得起衣服,因为数量多,买不起绝不是价格问题,一定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价格太低其实不好,因为价格低,没有人愿意生产了,就买不到了,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只有价格高了,生产者愿意生产了,我们才买得到。价格高,企业生产加大,最终,你要你在努力劳动,你的收入和价格是匹配的,价格高,你的收入也高。只要生产量足够大,价格会自动匹配到大家都买得起的范围。

  不要害怕商品生产越来越多所伴随的温和通胀。增加生产,加大供应,对物价的上涨是有抑制作用的,对人民消费能力的保障和提高是有正面作用的。不要害怕产能增加,这是一个误区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了。

  必须要有计划,我们总是认为美国是市场化,中国不是市场化,其实中国市场化更高,比如盖个房子,美国要审批,要打报告,要严审,没有半年批不下来,而中国审批的速度。例如开个饭馆,手续少,几乎可以随便开,如果在美国,非常慢,没有效率,这些是微观方面。宏观层面,如果建一个高铁,美国讨论和审批时间长,20年都建不好,中国这方面非常迅速。所以说,计划就是规划、管理、调控;市场就是整个财富生产和交换的体系。市场是政府建立的,市场来自于政府,没有政府,就没有市场。不要认为是市场的功劳,其实就是政府的功劳。

  管理出效率,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纲。经济活动最大的管理者是政府,政府的管理就是“计划”,计划是纲,市场是目,纲举则目张。毛泽东说过,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就是要抓住关键和要害,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只有抓住要领,四两拨千斤,抓住纲,纲举则目张,纲来源于政府的管理,没有政府的管理,市场就乱了,就像国外一样发展不起来。欧洲文明,原来它们比中国要强很多,区区三十几年的时间,他们就被我们甩到后面了,所以说,中国发展快是有原因的。

  政府有效组织,人民勤劳致富。整个社会的劳动组织者是政府。政府就是经济这艘大船的船长和舵手,一定要弄明白这个道理。

  市场经济,是劳动创造财富的自由和权力,而把劳动往哪些领域引导是计划。美国,欧洲,也都有计划,例如美国的缩表和加息。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证明了完全的市场化是行不通的。苏联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单一。

  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计划出来的,而每个企业的竞争则是市场行为。

  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很可能以私利为基础,政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则是以公利为基础。为什么我们总是指责政府?总是觉得政府不对,因为我们和政府的角度与立场有分歧,我们一定要站在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政府像家长,我们像小孩,小孩总感觉家不对,我们总感觉政府不对,但父母对儿女关怀,儿女总会感觉被管太多,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政府,要站在政府的角度,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心里就敞亮了,就能明白很多问题。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要相互和谐,政府是对的,个体和政府因为出发点不同,难免会有分歧。

  一个国家的经济强不强,在于劳动效率和人口数量。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不止对中国,甚至对全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追求实事求是,注重结果,要解决问题,不管是黑猫、白猫、花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

  要鼓励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去的是落后产能,留下并发展先进产能,由此“去产能不去产量”。去除落后产能,例如现在的地条钢。只能去落后产能,不能去先进的产量,如果去了产量,没有钢材,如何修高铁,如何搭建房子。

  玉米用良种亩产就高,织布用先进的设备每个纺织工人的生产率就能提高。同样种一亩地,低产的玉米500斤,高产的1500斤,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先进的纺织工具与以前相比,效率提高了10倍,相当于财富也提高了10倍。

  最后是税收问题,谁消费多,谁交的税就多,税收平滑贫富差异。

责任编辑:韩佳鹏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