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1日 16:36 界面 

  中国经济真像人们说的那么糟吗?看看褐皮书的观点

  最新发布的中国褐皮书(CBB)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疲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正在加重的观点更是无稽之谈。

  辛圆 

  最近出炉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比较大。彭博月度GDP追踪数据显示,8月中国GDP增长6.64%,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增长目标。

  不过最新发布的中国褐皮书(CBB)报告却指出,中国经济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疲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或正在加重的观点更是无稽之谈。

  “在我们对中国市场近五年的调查研究期间,外界对中国的看法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脱离事实依据。”CBB总裁利兰·米勒在报告中写道。

  CBB是一家专门研究中国市场的国际咨询机构。报告是以对全国2100家公司的调查,以及对银行家、经理和高管人员的访问为前提,得出上述结论的。米勒与CBB的研究和调查主管克雷格·查尼联合撰写了该报告。

  出口走弱、PPI下降、制造业放缓,一连串的消息都试图在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已经陷入“泥淖”,包括中国社科院在内的研究机构都认为今年经济“保7”存在困难。这也对外界判断中国经济走势产生了影响。

  9月18日,上证综指以3097.92点收盘,短短3个月时间,大盘下跌逾40%。几番救市之后,市场仍看不到明显的反转信号,投资者的信心更是不断被吞噬。

  美联储主席耶伦上周也提到,对中国是否能熟练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存有担忧。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称,中国监管机构此前的救市举措“略显笨拙”。

  然而,该报告中提出的调查结果却与这些怀疑论和忧虑相反。

  CBB认为,中国公司收入增长虽然比第二季度差,但比第一季度要有所改善,从年增长率看还是稳定的。

  米勒称,中国经济放缓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因为这些部门增长有适度的放缓,而私营公司的表现却“可圈可点”。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9月1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也在试图证明米勒的观点。

  该作者称,私营企业在现代中国的经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是变革的原动力,现在也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潜力的真正创新者。它们提供的不只是比以往更好的制成品,还包括日益成熟的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服务。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正在进军海外。只要政府不干预太多,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些企业可以带来所需的增长,把中国打造成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体。

  最近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状况确实在此前达到两年来的最差水平。8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跌至三年来最低水平。但米勒认为,其他行业提振了经济。

  CBB指出,中国服务业是个亮点,其收入,价格,成交量和资本支出不管按季度看还是按年度看都有所改善。运输业从季度和年度上也有适度的收益,而矿业迎来了难得的反弹,其季度收益表明部门行业的需求有所增强。此外,零售业和房地产情况从季度上有所萧条,但是从年度看还是稳定的并且有所改善。

  CBB指出,生产价格指数(PPI)暴跌确实会引发通货紧缩,但是市场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担忧过度了。米勒认为,官方通胀指标被歪曲。一般认为居民消费指数反映了工资水平,而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了售价,所以这两者的分歧突破了市场底线。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

  在他看来,现在居民消费支出由食品价格驱动的而不是工资,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走低,是由进口大宗商品驱动的,而不是国内的过度供应。

  CBB指出,8月制造业出现了六年来最严重的通缩,凸显中国经济更广泛的风险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说法。“参与我们调查的数千家企业进一步淡化了生产者通缩和消费者物价上涨都侵蚀企业利润的说法。”

  报告还指出,中国就业增速小幅增长,企业利润有所改善,工资也在增长。经历了此前四个季度的下降之后,中国资本支出连续两个季度增长。

  央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明确表示,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表现会好于资本市场的预期。

  马骏称,在中国,从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到对实体经济产生明显作用,财政政策的时滞大约是6个月,货币政策的时滞大约是9个月。过去半年多的时间内,宏观政策明显加大了稳增长的力度,因此在未来的两三个季度中应该会有积极的效果。

  对于外界的中国经济增速或遭遇“滑铁卢”论调,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滨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在日前于北京大学[微博]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朱海滨称,未来劳动力、土地所带来的要素红利都会下降,未来5年的潜在增长率可能为6%-7%。

  他同时表示,一个十万亿的经济体年增长7%就是7000亿美元。从增量而言,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量仍然是上升的。因此,经济增速的下滑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量的下滑。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