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CPI涨0.8%增加通缩担忧 稳健货币政策或更灵活

2015年02月11日 01:28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一月CPI涨0.8% 增加通缩担忧

  重华

  CPI跌下了1%的水平,加上PPI已经出现了持续35个月的负增长,增加了市场对于通缩风险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发布的2015年1月份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

  国务院国资委[微博]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不能完全套用西方通缩的认定模式,中国在维持全球少有的7%高速增长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格回调,更多反映了“新常态”下对前期物价过快增长的一种纠正,但对于已经出现部分通缩特征的经济现象仍要关注。

  食品价格回落影响CPI涨幅

  同去年12月相比,中国CPI的同比增速回落了0.7个百分点。

  对于CPI回落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响鲜菜价格同比由涨转降,从去年12月份上涨7.2%变为今年1月份下降0.6%。此外,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也出现回落。这三类食品合计影响CPI涨幅回落约0.43个百分点。

  二是春节错月因素。去年春节在1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1月份的对比基数,致使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如服务价格今年1月份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影响CPI涨幅回落约0.13个百分点。

  三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约0.07个百分点。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进一步测算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0.58个百分点,约占CPI同比涨幅回落的八成。

  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使PPI继续负增长

  受国际油价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今年1月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加深。

  2015年1月份,全国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1.3%。

  其中,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四个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别影响本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9、0.9、0.5和0.5个百分点,合计影响约2.8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65%左右。

  通缩风险预期上升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通缩风险或成为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通过跟踪高频数据不难发现,今年以来,1月蔬菜、水果、水产品价格出现环比上涨,但肉类、鸡蛋、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仍在下跌,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需求疲软的影响,非食品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少有的下降趋势,CPI跌落1%以下显示通缩风险正在加剧。

  在沈建光看来,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持续35个月的PPI负增长。

  1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态势并未停止,布伦特原油价格下降14.4%,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环比下降7%,主要城市钢铁价格钢坯下降9.5%,动力煤价格下降3%等等,都增加了PPI继续下滑的压力。

  沈建光认为,今年全球需求疲软、美元走强等因素的叠加也将使得生产领域面临史上最长阶段的通缩。如此看来,今年抗通缩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未来的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积极。

  尽管价格指数下行是事实,通缩忧患值得防范,但《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多名人士依旧认为,目前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中国并未真正进入通缩,价格下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降低成本和“倒逼”行业转型的红利。因此,不宜过度渲染通缩的预警气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指出,通货紧缩一般是指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降。但中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量保持了一个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

  国务院参事室姚景源也分析,在目前产能过剩、外需不确定、内需不足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面对通缩局面,但也不必过分紧张。当下的通缩压力与以往不同。虽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响,但更多是“三期叠加”的结果,是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所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更是我们步入“新常态”后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稳健货币政策或有更大的灵活度

  在物价持续放缓的态势下,一直有市场分析担心物价下滑压力可能持续,并已经观察到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动作。

  近期,时隔三年后央行[微博]首次实施了全面降准。外界也关心,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局长陆磊5日表示,央行实施全面降准是根据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和经济情况进行因时制宜的政策操作,不能理解为是强刺激的开始,未来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运行指标,按照松紧适度的原则,进行相应操作。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亚太区宏观经济主管高挺认为,中国央行调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本点,其他定向降准则是意外惊喜,将为银行体系释放约6000亿~7000亿元的流动性。预期未来6个月央行还会降准一次,降息一到两次。

  2014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财经官方微信(微信号sinacaijing)。

新浪财经

文章关键词: 货币政策通货紧缩CPI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专车司机谈出租车:你们不好好把握饭碗
  • 体育CBA季后赛北京3-0晋级 广东2-1东莞
  • 娱乐葛荟婕祝福怡峰恋酸味浓 称其四眼短腿汪
  • 财经财政货币政策或集体上阵“抗通缩”
  • 科技高通被罚61亿元成最大反垄断罚单
  • 博客罗永浩:我为何给开源机构捐款200万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学年薪千万招校长 需会至少3门外语
  • 钮文新:定力不是央行贻误战机的借口
  • 叶檀:出口企业残酷淘汰赛已开始
  • 连平:人民币面临较大阶段性贬值压力
  • 董少鹏:股票期权独孤九剑对散户公平
  • 管清友:PPI好转可谓遥遥无期
  • 齐俊杰:网贷坏账后 咬牙也要先垫付
  • 易宪容:中国“外逃”资金会流向哪
  • 叶荣添:节前券商要暴涨 三年赚5倍
  • 徐斌:“猪周期”将见底 可稍乐观
  • 李大霄:A股市场的黑五类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