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信贷企稳反弹 分析称后续宽松无需发力

2014年09月12日 11:44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9月12日消息,信贷数据在7月份的大幅跳水后在8月份实现企稳反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025亿元,同比少增仅103亿元。而社会融资规模则为9574亿元,略低于预期。分析指出,票据融资在新增信贷中贡献较大,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双双下降,但后续宽松政策无需发力。

  新增信贷企稳反弹 社会融资规模低于预期

  人民银行[微博]今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574亿元,低于预期的11350亿元,而7月份仅为2731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025亿元,基本符合预期的7000亿元,7月份则为3852亿元。

  对此,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研究员盛旭对新浪财经表示,相较7月份,8月份情况是在数据上的修复。在6月份上半年末冲贷款和存款的扰动因素下,7月份数据出现大幅滑坡,而未来9月份则将继续企稳回升。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微博]则认为,总体8月金融数据继续低迷,“好”的新增人民币信贷数据主要是票据融资贡献,主因实体融资需求不强,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预计定向宽松会继续,但考虑到全年就业目标已基本完成,宽松力度不宜过高估计。

  他指出,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9574亿元,但表外融资规模大幅弱于历史同期。表外融资中的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下降继续拖累社会融资规模。

  未贴现票据是同业创新重要载体,民生证券认为主要还是房地产下行和基建投资放缓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回落,同业业务活动放缓所致。而联讯证券亦表示,政策对一些表外融资方式的压制也是社会融资规模低于预期的原因。

  此外民生证券还指出,新增信贷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低位徘徊,与8月房地产疲弱的销售对应;企业短期贷款继续下降,反映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转向了票据;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仍维持高位,反映的是对债务展期和旧存量的维系。

  “值得关注的是票据融资继续大幅增长2367亿,反映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实体有效融资需求不强,只能通过风险小、灵活性强的票据贴现完成央行[微博]逐月下达的信贷额度。”管清友表示。

  M2增速放缓至5月新低 业内并不担心

  此前,在昨天的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意外提到了8月的融资数据。他称,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只有12.8%。而这个数字则是5个月以来的最低值。

  管清友指出,M2增速较上月同比大幅回落,但央行货币政策并未见明显收紧,M2收缩主要是货币供应内生性收缩,主因是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和实体自主融资需求意愿不强。新增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及保证金存款为2506亿,高于历史均值,反映金融脱媒对一般性存款的分流还在继续。

  人民币存款新增1086万亿,其中居民新增存款减少2305亿,反映理财继续分流一般性存款。

  国信证券分析师宏观钟正生则认为,从李克强总理的话揣测,对8月M2的增速似乎也无需过度悲观,尽管实体经济需求弱,但也不必得出融资需求已全面衰竭的结论。预计央行可能会提前发布金融数据,加大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的力度。

  同时他还强调,李克强总理在谈话中强调,政府最关注就业。而到8月份新增就业已经接近全年目标,同时强调M2增速在控制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二季度稳增长措施已基本达到政府目标,后续无论财政还是货币政策都无需大规模发力。

  管清友也表示,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趋势性向下,新经济规模尚未大规模形成,经济高度依赖基建。在底线思维之下,整体政策基调将继续维持定向宽松,但考虑全年就业目标已经完成,政府强调对GDP增长目标的弹性,宽松力度不宜过高估计。(新浪财经 孙洁琳 发自北京)

文章关键词: 新增信贷人民币贷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上海1家幼儿园毕业典礼放日本军歌
  • 体育世界杯-美男篮进决赛 科比会诊拜仁队医
  • 娱乐春晚总导演至今未公布 恐因节俭规模变小
  • 财经国资委缘何被国企领导吐槽:亟待自我革命
  • 科技iPhone 6第二批开售仍无中国大陆
  • 博客普京为何在蒙古听国歌时痛哭流涕?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父子同窗3年双双考上大学 儿一本父二本
  • 许一力:混改是A股牛市真正原动力
  • 明天的天:楼市下跌时房子保值的方法
  • 天天说钱:买地产股好过买房子?
  • 李锦:政企不分开 国企腐败将不止
  • 叶檀:四川式救楼市 政府算盘打得精
  • 钮文新:中国实际已经发生通货紧缩
  • 水皮:高盛忽悠抄底A股 需多一份清醒
  • 黄有光:量化宽松为何没导致物价大涨
  • 凯恩斯:创业板必创历史新高的两理由
  • 易宪容:沪港通会导致港股A股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