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衡之财经观象
□伊歌
数月以来,起始于杭州等城市的商品住宅降价之风,逐渐在全国各地蔓延。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4月数据显示,房价上涨幅度进一步趋缓。
从同比数据来看,在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1个,上涨的城市有69个。由于去年各大中城市房价普遍经历过一轮上涨,形成较高的基数,因此难以从同比数据中看出近期房价的走势。从环比数据来看,上涨的城市有44个,下降的有8个,持平的城市有18个,可看出房价止涨和下调的城市正在增多,上涨的城市涨幅也有缩窄。从地方政府的反应来看,已经或准备给房地产调控“松绑”的城市逐渐增多,也证实部分城市的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由此可见,各地房价涨势趋缓乃至转趋下行,应该属于大概率事件;然而,这种下行趋势属于“周期性回调”,还是“结构性拐点”,到目前为止尚难确定。
房地产属于地域性非常明显的产业,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条件、发展程度迥异,就算在一线城市之间,短期的房价走势也无法一概而论,更别说数量庞大的三、四线城市。无论是“看空”还是“看多”,分辨房价“真摔”还是“假摔”,都只能因城而异。比如前几年,温州、鄂尔多斯等城市房价一直在“阴跌”甚至“暴跌”,但其他城市的房价仍照涨不误。
房地产也属于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无论是市场主体,还是房价涨跌,基本上都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政府的干预对市场的影响不可高估,而干预不当反而会造成市场的“报复”。比如前几年,限购、限贷甚至课以重税,可在不断升级的“史上最严厉调控”之后,房价依然调而难控;近一年多来,房地产调控并未升级加码,房价却出现止涨甚至下跌。又比如,央行[微博]要求商业银行“松绑”购房贷款,但银行基于利润、风险等考量而依然惜贷、慎贷、缓贷;部分地方政府急于“松绑”房地产调控,潜在购房者会认为是房价下跌信号而持币观望……
房地产既属于消费品也属于投资品,双重属性决定其不能简单地以供求关系来分析房价的涨跌趋势。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固然房价下行的压力较大;但在购房者中以投资投机为目的居多的城市,房价同样会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也取决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充裕的流动性,必然推高资产价格的上涨,反之亦然。房价持续上涨,充裕乃至泛滥的流动性是必要条件,加上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追逐,才能构成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因此,房价转趋下行,到底是部分城市在暴涨之后的“周期性回调”,还是商品住宅局部或全局性相对过剩的“结构性拐点”,值得观察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实只有两个“窗口”:货币政策是否大幅放松,比如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且资金是否流向房地产业;地方财政是否逐步脱离对土地收益的依赖,比如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推进房产税收的改革等。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