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长期目标可能是正确的,但并不能忽视短期的问题。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罗奇最近已经指出,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并不完全相符。这明显是在长期和短期、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平衡。其中冲突最严重的地方莫过于债务问题。中央政府容许地方政府对债务展期的“宽容”处理,能体现中央政府对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严肃程度吗?这更多只是“缓兵之策”,关键还在后续的措施。瑞银经济学家汪涛写道:
虽然中央政府看起来决心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但我们认为,进展很可能是缓慢的,因为中央政府在尝试平衡一系列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比如说,一方面,快速增加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变成中国宏观稳定的一个主要风险,并导致推出各种措施试图压制地方债务的这种增长。然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继续强调GDP增长的重要性(有报道称2014年的增长目标再次被设定在7.5%),而地方政府预期将在增加基础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其它城镇化和增长相关投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后一个目标被认为更重要,很难预期2014年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能取得较大的进展,至少在广义地方债务的意义上说,这是不现实的。(就像2010年开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已经开始放缓,但伴随着其它形式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工具使用的加速。)
我们应该怎么衡量中央政府防范地方债务工作的严肃程度,而这又可能对2014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什么影响呢?相对于通过对可能不断涌现的多种类型债务融资工具的耗费体力的分析,我们更应该关注两大关键指标,密切关注这些指标来判定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将被效地控制。第一,我们应该关注中国整体的信贷扩张——在一个私营部门需求不是特别强劲同时利润率一直面对下行压力的经济体中,整体信贷总量的快速上升可能显示了政府关联的经济实体在快速地累积债务。为了监控整体的信贷,我们应该关注剔除股权融资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和其它指标,因为社会融资总量无法捕捉部分新增信贷活动(比如说券商提供的新信贷)。第二,我们应该监控基础建设投资的增速,因为其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而且通过债务融资支持。
对于2014年,我们预期中国限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努力会取得一些进展,但并非重大的进展。正因如此,我们预期基建投资的增速将低于2013年,但不会大幅下滑以致于完全冲销出口改善和消费增长带来的有利影响。因此,我们维持2014年对GDP的增长预测为7.8%。如果中央政府比我们预期的更严肃地解决地方债务问题,进而比如说引入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措施,将可能会对投资和我们对GDP增长的预期造成下行风险。从正面看,如果中央政府继续集中关注7.5%的增长目标(这将不可避免地推高每个地方政府的任务),那么地方政府将很可能会寻求更多创新的方式举债,继续通过金融市场支持它们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