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不及低保一半

2013年12月26日 20:1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徐博、张桂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6日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说,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81元。而中国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中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2元、189元。

  2009年12月,中国启动首批新农保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7月,中国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两者统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这一保险是中国覆盖面最大、参保人数最多的养老保险——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2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4.84亿,实际领取待遇人数为1.31亿。

  试点开始时,待遇水平大多在每人每月55元左右,解决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的问题,深受社会好评。随着物价的上涨,城乡居保的“含金量”却在下降——2009年,55元能够买50斤大米或是5斤猪肉;2013年,81元只能买20斤大米或是3斤猪肉。

  72岁的柴成章家住重庆市巫山县培石乡,他从2011年开始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他告诉记者:“我每月能领90元,68岁的老伴儿每月只有80元。现在物价又高,光是柴米油盐一个月也要四五百元,这点儿钱根本不够,只能靠子女接济。”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新民街社区主任杨柳介绍,该社区60岁年龄段老人每月领取待遇80元,年满70岁可领9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标准确实有些偏低,远不及低保金——目前巴南低保标准是每月330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确令人振奋,但如何进一步提高标准的问题却亟待解决。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表示,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实际上延续了此前新农保“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养老金待遇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组成,目前待遇偏低,一方面是因为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中,很大部分是未缴费人员,没有个人账户积累;另一方面,基础养老金地方补贴额度偏低。

  有专家指出,新农保试点时的待遇水平——55元——就是参照低保制定的。然而低保标准年年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却徘徊不前,长期大幅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于情不忍、于理不通。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应逐步增加基础养老金。

  李勇建议,对于中青年参保人员,可以动态调整缴费档次,与居民上年收入挂钩,使养老金收入更符合当地生活水平实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外交部回应
  • 体育NBA圣诞大战热火客场灭湖人 火箭胜马刺
  • 娱乐曝《爸爸》五封信:王岳伦不想女儿长大
  • 财经康泰问题乙肝疫苗疑似生产环节被污染
  • 科技中关村电子卖场公布举报电话
  • 博客中南海摄影师还原毛泽东真实晚年生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二生花3000元积蓄45天手工造辆汽车
  • 成明:CPI已不能反映价格水平涨跌
  • 华生:政府大包大揽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 张炎夏:我们离大农业有多远
  • 黄祖斌: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三大战略
  • 曹凤岐:2013年是欧债危机的转折点
  • 叶檀:金融船底漏水
  • 雷永军:中国奶粉的五大命门
  • 姚树洁:七常委亮底透视了什么信号
  • 陈季冰:下一家倒闭的纸媒将是谁
  • 周彦武:城镇化是中国人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