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地方债风险首入来年任务 高层在吹风传信号

2013年12月14日 13:20  法制晚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选辉)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首次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现,自2000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这项内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直被强调。

  专家指出,2014年是中国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改革部署的“开局年”,淡化增长、突出改革、强调市场等必然要成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

  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本次会议强调,在肯定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加大,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突出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公正。

  保持物价稳定,为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创造良好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还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一直被强调

  《法制晚报》记者对2000年以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理发现,经济结构调整一直是会议重点。

  专家指出,2014年是中国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改革部署的“开局年”,淡化增长、突出改革、强调市场等必然要成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

  针对2014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定调的问题?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现,自2000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这项内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一直被强调。

  比如,2004年定调2005年的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中央一直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1999年提出总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的灵活性,做到稳中求进。自2003年到2006年,中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方面,针对1993年和1994年的通货膨胀,中央从1994年开始连续三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上涨的幅度。

  定调决定下一年经济工作

  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著名财经评论员许一力曾刊发文章称,定调的关键词太重要,都会在第二年经济运行中直接体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至全国,中央在年底提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结果4万亿的投资带来了2009年的经济快速发展。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继续刺激消费,“保增长”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农村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通货膨胀也更加严重。

  2010年发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不得已提出2011年度“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结果2011年的经济在全年逐渐降温,在年底触底。

  2011年度,在控通胀的同时发现刹车刹得太死了,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需要回暖,但是不能快速回暖,担心再次通胀,所以“稳增长、促发展”,2012年经济增加自然比较缓慢。

  而到了2012年,在稳增长的过程中,产能结构过剩带来的资本效率过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

  因此,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化解产能矛盾作为了工作重点,九个产能过剩行业在会上被点名。

  紧随其后,一系列倒逼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政策出炉。次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等主要部委力推的九大行业并购重组开始启动。

  明年经济 工作六大任务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要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三、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

  五、保障改善民生工作。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投资、政策力度。

  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近年会议会期

  2013年 4 天 (12月10日—13日)

  基调:继续稳中求进

  2012年 2 天(12月15日—16日)

  基调:继续稳中求进

  2011年 3 天(12月12日—14日)

  基调:稳中求进

  2010年 3 天(12月10日—12日)

  基调: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

  2009年 3 天(12月5日—7日)

  基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

  2008年 3 天(12月8日—10日)

  基调:保增长、促发展

  2007年 3 天(12月3日—5日)

  基调: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2006年 3 天(12月5日—7日)

  基调:继续稳健财政政策

  2005年 3 天(12月5日—7日)

  基调: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2004年 3 天(12月3日—5日)

  基调: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3年 3 天(11月27日—29日)

  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专家对话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问题,《法制晚报》记者(以下简称FW)专访了长期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的商务部特聘行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教授(以下简称周)。

  定基调是对下年度工作目标具体化

  FW:请问您如何理解每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

  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定调”实际上一方面是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定调。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的执行部门有央行、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主要是给它们定调。

  从定调的过程中,我们的产业界、企业界,也会去研究一些国家政策要鼓励的、要限制的,哪些地区、哪些领域适合发展等方面政策,而从中悟出商机,发现一些发展的机遇等。

  另一方面,除了给宏观经济定调外,定基调也是本届政府下个年度经济工作目标具体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这届政府在任期内的一个基调,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其任期内年度目标的具体化。

  我们这届政府班子是在2013年上台的,而2013年的基调实际上在2012年底已经定完了。新一届政府也有一些新的做法,在2013年底定2014年基调的时候,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思路特点、或者创新点会更加清晰化。

  实际上是中央在“吹风”传递信号

  FW:据您观察,会议召开是否传递出一些经济改革信号?

  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各地政府已经纷纷提出了降低GDP增速的要求。几天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降低GDP数据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分量。通知要求,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

  这实际上是中央高层在“吹风”传递信号了。

  提前传递改革信号,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央担心民众、地方政府,甚至媒体的思维还没转变过来。现在还有人会问:最近房产价格这么高,政府怎么不调呢?蔬菜市场波动这么厉害,政府怎么不吭声?不吭声,其实是意味着政府需要市场更多地去做。

  经济学有一句话:“从整体或者长期上看,政府知道的没有市场的多”。以后更多情况下,还是要交给市场,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在市场不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运行出现重大故障的时候,政府才要站出来。

  本届政府一直强调“简政放权”

  FW:与往年相比,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有什么不同?

  周:今年定的基调明显不一样。其实2013年可以看出来一些经济改革的苗头了。

  新一届政府班子上台之后,提出了许多改革的设想。过去,经常把“调结构”放的比较靠后,把“保增长”、“稳增长”、“促增长”放在非常靠前,如果再这样提,相当于还是以GDP的增速为目标。

  这届政府班子上来之后,实际上在经济改革方面非常明确,只要不突破“上限”和“下限”。上限是一定标准的CPI,下限则GDP增长率的效率。过去我们说保“8”,现在说“7.5”,实际上我们开始淡化这个东西。

  这届政府将更多淡化经济增长,淡化所谓“经济增长过程中政府要什么”的思路,去关注结构有没有真正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效率有没明显的提升,这个应该是更重要的关注点。

  此外,这届政府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一直都在强调“简政放权”。渐渐开始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多让市场去解决。比如产能过剩了,市场去淘汰一批产能,政府你就不要再搞经济激励、经济刺激,让市场去淘汰,交给市场去解决。政府不要像过去那样,做的太多了!

  本届政府将用新方法解决“深水区”问题

  FW:为什么今年的会议比往年更长?

  周:往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般为2到3天,而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4天之久。我认为,这届政府与往届政府的套路不一样,他们将要用新的一套方法解决“攻坚战”、“深水区”、“啃硬骨头”,不能做表面的文章、作秀。但如果要做好,的确特别难。

  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原因:第一,现在面临的问题确实严峻。改革到深水区,触及到了利益集团;第二,要改变地方政府、民众等对于经济工作的理解,改变思维惯性,由此产生的阻力也非常大。

  改革的问题复杂性、公众对市场经济方式的理解需要实践,以及经济增长低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议内容,延长了会期。文/记者 王选辉

  部分综合新华社电 制图/周建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车主不堪罚款服毒案7人被追刑责
  • 体育书豪复出火箭负 全明星票选I:詹皇票王
  • 娱乐计生委:张艺谋超生调查慢因案情复杂
  • 财经 住建部:小产权房占用耕地或将拆除
  • 科技西安85后女生中750万淘宝彩票大奖
  • 博客十岁女童摔婴案调查 回应除夕不放假吐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院长查考勤怒推人脸识别机 聚焦四六级
  • 叶檀:中企满身是美债?
  • 端宏斌:中国大妈炒比特币是个谎言
  • 管清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看点
  • 谢百三:2014年新股可能成为鸡肋
  • 李光斗:雷军和董明珠10亿赌局谁会赢
  • 高善文:什么引发此轮债券市场熊市
  • 罗天昊:衡量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
  • 刘石:中国粮食安全不靠十八亿亩耕地
  • 永新人:不妨为反倾销叫一声好
  • 齐格:我们这一辈晚年生活会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