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常委45天调研八省份 多次提转变发展方式

2013年12月12日 14:55  法制晚报 

  今天,是拉开全面改革大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一个月的日子。本次全会提出的“全面改革”方案,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日在北京开幕,即将到来的2014年,中国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法制晚报》记者盘点中央媒体报道发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的45天内,中共中央政治局的7位常委国内考察调研行程已达8次,足迹遍布山东、上海、浙江、黑龙江等8个省份。

  专家表示,中央领导们在各地的调研向外界传递出了一些经济改革的信号,在调研中常委们多次提及“转变发展方式”,也表明淡化增长、突出改革、以改革取代增速等极有可能成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

  本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同时要以改革统领全局,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调研频率 一个半月 七常委八地调研

  《法制晚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整理发现,今年10月底到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约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中央政治局的7位常委国内考察调研行程已达到8次。这期间,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至12日召开。

  习近平调研的次数最多,考察调研行程达2次,包括山东和湖南两个省份。

  这些行程短的两三天,长的达5天。调研主题涵盖广泛,包括全面深化改革、扶贫、经济运行情况、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等。

  此外,7位常委调研考察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而考察的对象有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等,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在中国,经济问题其实也是政治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王文章副教授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一般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地方调研有两个目的:第一,实地考察,去第一线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第二,选择有象征性的地点,通过调研来表明中央的态度,对外传递政策动向、改革信号。

  调研内容 重视农村、民生 推进农村政策落地

  据《人民日报》报道,湖南武陵山片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这是去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又一次考察贫苦地区。

  去年12月底,习近平曾到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今年2月,他又深入甘肃各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包括素以瘠苦著称、现在依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定西、临夏等地。

  王文章副教授对《法制晚报》记者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一直是定天下、稳民心的重要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调研,第一是对农村现状有个了解;第二, 现在中国农民暂时还是弱势群体,关注这部分群体,是为了逐步缩小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农村的一系列政策,通过调研来推进农村政策落地。

  “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特别关心,同时也体现出总书记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所在的深刻认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对记者说。

  “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多次被提及

  记者盘点发现,在各常委到地方调研过程中,“转变发展方式”、“改革”等词句多次被提及。

  1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调研时指出,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时指出,农村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中,李克强与干部群众探讨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

  11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东部地区要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效化解产能过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东调研时说,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企业来说是重要机遇,必将为企业营造更有利的体制环境,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着力点 城镇化、环保等将成为经济改革重点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全面落实全会的决定,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个蓝本,全面推进改革的部署,推出具体的措施。

  从调研传递出的经济改革信号,叶青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重视生产安全,更加强调GDP的质量,不再要“带血”的GDP。习近平在青岛时指出,以后关于生产安全的检查,不要再听座谈会、报告,直接到现场,查了再说。

  第二,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这也是习近平多次强调并批示的,明年会有更多、更有力度的措施。

  第三,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内需。

  第四,突出环境治理。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最近从北到南,都让人感觉到空气质量等环保问题的解决是如何刻不容缓。“进行环境治理,提倡‘生态中国’、‘美丽中国’,会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叶青表示。

  第五,继续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所有人最关注的问题!”叶青说。有专家也指出,2014年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转折之年,要实现从规模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为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奠定基础,也是实现GDP增长7%的内生动力。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会提及如何推动城镇化的问题。

  七常委调研足迹

  地点 时间 主要内容

  湖南 11月3日至5日 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山东 11月24日至28日 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黑龙江 11月4日至6日 农村改革是中国当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 11月22日至25日 就县级人大工作进行调研。

  广西 10月25日至27日

  山东 11月15日至17日 就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调研了解基层情况

  湖北 11月22日至23日 探索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机构,创新巡视方式方法。

  上海、浙江 11月1日至4日 了解经济运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情况。

  经济解读 明年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指出,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会议提出,以改革促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会议还明确,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这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总体安排。明年的经济工作,既要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又要在转型升级上实现突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们普遍认为,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医疗、食品安全、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改革理应成为明年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事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政府职能、资源价格、市场准入、金融体系等领域的改革也亟待进一步突破。记者 王选辉 李洪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明年放假安排公布 除夕不再为法定假日
  • 体育欧冠-阿森纳惊险晋级 米兰出线 16强一览
  • 娱乐张艺谋超生罚款数额成谜 高低相差2682倍
  • 财经机构称中国房价涨幅位居全球第二
  • 科技阿里COO解读投资海尔:想突破格局
  • 博客老外让人发狂的名字 盘点中国禁片(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校花保研北大 被学弟称“女神”(图)
  • 黄鸣:老板的坚守与善变
  • 赵伟:2014世界经济增速有望微弱提升
  • 陈光标:老大在 老二最好不要发话
  • 梁建章:治理雾霾真得靠控制人口吗
  • 徐斌:退休公务员的甜蜜日子长不了
  • 刘杉:7%增长目标更靠谱
  • 张化桥:谁是中国的巴菲特
  • 张炎夏:计划生育只适合计划经济
  • 刘军洛:1987年全球性股灾很快会重演
  • 陶冬:日元进入了新贬值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