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将导致调控更趋谨慎

2013年11月09日 13:34  新华08网 

  核心提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年内来看,预计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同时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和防止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考虑,年内几无降息可能。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除非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新华社信息上海11月9日电(记者陈爱平)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涨幅3.2%,较前月涨幅再创新高。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内需、货币政策、消费品价格等因素来看,料年内通胀压力可控,物价上涨压力或在明年一季度显现。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等调控将更为谨慎。

  一、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

  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11个百分点。各类食品价格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鲜菜、肉禽及其制品分别同比上涨31.5%及5.8%,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1及0.43个百分点。鲜果、水产、粮食等价格,也分别影响CPI同比上涨0.17、0.16、0.11个百分点。

  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较为明显,除了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有所下降外,居住、娱乐教育文化、衣着等商品价格都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居住价格方面,房租同比增长4.5%;而娱乐教育文化由于10月份为旅游旺季也相应上涨,《旅游法》实施后部分旅游服务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调高,上海部分出境游线路价格甚至上涨20%-30%。

  环比方面,食品价格环比下降。进入10月份以来,由于节日因素影响结束,加上天气好转,蔬菜供应增加等原因,蔬菜、蛋、水产、鲜果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推动10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

  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保持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其中旅游和服装价格环比上涨分别为4.9%和1.1%

  二、年内物价可控但明年一季度存压

  今年1-10月份,CPI同比上涨平均2.6%。不过,9月份、10月份物价已经连续两次突破3%的温和通胀水平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年内CPI同比呈现小幅缓慢攀升的趋势,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继续小幅走高。

  目前来看,国内需求并未出现大幅回升、货币政策也维持稳健中性、猪肉等食品价格总体涨势平稳,以及输入性通胀也没有明显抬头等因素将使得全年通胀压力仍然可控。同样,在9日发布的PPI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持平。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由于PPI持续为负值,需求仍然较为疲弱,总体来看,其对CPI的传导效应也并不明显。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殷醒民认为,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调控一直保持在稳健状态下预调、微调。因此,货币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

  包括兴业银行、上海证券等机构及业内人士,仍然认为全年通胀处于温和水平,完成年初设定的“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目标并没有多大悬念。

  不过,殷醒民提醒,明年一季度物价存压。首先,元旦、春节等带动消费,商品价格短暂上升。

  另外,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计,如果货币政策仍维持当前的稳健操作,明年一季度物价水平比2013年四季度略有上行。

  三、机构预计货币政策将稳中趋谨慎

  央行此前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受劳动力、服务、租金价格存在上行压力等影响,消费价格平稳运行的基础还不很稳固,物价对总需求变化比较敏感,需求扩张对物价的压力有增大的趋势。同时,房地产价格也出现一定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度较大,有可能向租金及其他相关领域传导,增大成本压力。

  在此背景下,市场机构预计未来货币政策等调控将更趋谨慎。

  招商证券[微博]认为,相比起三季度货币政策,四季度增加的是“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的部分。三季度随着外汇流入量增加,常备借贷便利“有序减量操作”,结合央票锁长放短,公开市场小幅货币净投放或回笼来调节流动性,反映出央行对流动性的实际操作还是偏紧的。

  “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导致利率走高,这反而会更加鼓励资本流入和强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刘利刚也表示,尽管通胀压力可控,但央行仍然从10月中旬开始突然收紧了市场流动性,这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着相对紧缩的态势。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整体资金成本在春节前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认为,央行关于“下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仍会继续处于合理适度的水平”的表态,显示利率水平年内仍将维持在8月这一“合意”水平上,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大起大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年内来看,预计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同时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和防止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考虑,年内几无降息可能。因此,预计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除非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NBA纳什缺阵湖人负 MVP榜:詹姆斯居首
  • 娱乐张学友否认恋女助理:纯粹是工作情谊
  • 财经专家称国内大部分人吃过转基因食物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薄瓜瓜最艰难一年是如何度过的(图)
  • 读书机长揭秘:毛主席最后一次神秘飞行
  • 教育土豪妈20万替女儿请家教 新浪教育盛典
  • 海若:我为何劝医生儿子去改行
  • 姚树洁:三中全会必谈的经济话题
  • 谢百三:改革后为何贫富差距这么大
  • 曹凤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径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