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合产业发展结构的前提下,应谨慎推出大规模的基建计划
■本报记者 夏青
近日,“四万亿”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四川省、福建省分别发布各自投资计划和已完成投资情况,被认为是地方版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并引起了相关概念板块的波动。
日前,四川省公布了2013年-2014年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名录,2336个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高达4.26万亿元,这被市场认为是地方版“四万亿”投资计划;福建省近日在发布前9个月全省完成投资情况中提到,截至9月底,纳入福建省“三维”项目跟踪管理系统的央企、民企、外企项目共3642项,总投资约3.95万亿元。同样被认为是“四万亿”投资计划。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从四川版的“四万亿”到福建版的“四万亿”,地方版“四万亿”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地方应谨慎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
实际上,超过万亿元的地方投资计划并不仅仅只有四川省和福建省。此前,2008年云南省发布了3万亿元的投资计划,2010年湖北省也提出过规模达到12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最近的就是2012年贵州省3万亿元的生态旅游投资计划。
地方为何如此热衷于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本省的情况介绍,经济下行压力大,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没有产业支撑是得不到保障的。
但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各地都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将超过百亿元。地方要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此前中央“四万亿”投资计划造成的产业阵痛至今尚未消化。各地应该吸取教训,在符合产业发展结构的前提下,谨慎推出大规模的基建计划。
而更重要的是,庞大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在哪儿?尤其是在当前地方政府已经背负沉重债务的情况下。
以四川省为例,根据四川省公布的计划,投资总额达到4.26万亿元,相当于四川省2012年GDP(23849.8亿元)的1.77倍,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421.3亿元)的17.59倍。而四川省2012年的社会融资总量为6979.5亿元,粗略计算,四川省的“四万亿”投资规模相当于四川省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的6.10倍。即使按照两年的时间完成,也意味着四川省每年需要实现现有融资规模的3倍。
然而,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2013年,四川省分别发行地方债180亿元、180亿元、135亿元、135亿元、200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债规模居全国第一。而未来四年还有470亿元高额债务到期需要偿还。
建设不能停,而到期债务还需要还,最终还是需要再借新债。有专家表示,中国地方政府近年来不遗余力地利用地方金融资源来发展,政府对经济和金融介入的程度越来越深,这也给评级机构摸清地方资产和债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底细摸不清,风险就很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