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养老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昨日在中国记协举办的“新闻茶座”上澄清,“多部门就延长养老保险缴费等达成共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胡晓义解释称,相关部门确实就养老保险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召开了闭门会议,但主要是7家研究机构对养老保险改革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讨,相关部门并没有发表具体意见。因此,“多部门就延长养老保险缴费等达成共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
据京华时报[微博]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多部委组织专家针对养老制度改革召开闭门会议,并已就延长养老保险15年最低缴费年限达成共识。胡晓义说,有关部门确实召开了这次会议。不过达成共识的主要是来自4家国内和3家国际研究机构的专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发表具体意见。
但胡晓义也表示,要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强化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因为缴费年限与待遇是直接关联的,缴费时间越长,待遇相对越高。胡晓义称,希望职工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缴费,居民参保者在有缴费能力时也持续缴费。
同时,针对社会热议的延迟退休问题,胡晓义称,因问题争议较大,还暂无定论。胡晓义说,针对这个问题目前仍只局限在“延长退休时为了解决养老金收支平衡问题”角度比较狭窄。
胡晓义表示,去年我国新增劳动力首次出现了下降情况,中国劳动力已结束了无限供给时代。因此不能再无限制地使用劳动力,必须节约人力资源,使劳动力发挥更大效率。胡晓义表示,目前我国以解决青年就业为重点,国家今后应着眼于放在开发中老年就业岗位方面,更好地支持中老年人就业。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位受邀参加上周人社部顶层设计研讨会的专家昨日表示,所谓的达成共识是指参加讨论的课题组都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建议在政策层面做出调整,但距最后形成决定完全是两回事。
这位专家还称,有媒体所言的“本月底将公布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是完全不可能的。“政府部门在明年3月两会之前可能会有一个交代,但方案何时出来没人知道,我是不看好很快能出来,这很多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虽然与延迟退休年龄相比,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看起来阻力更小些,但实际上面临的问题依然棘手。首先,现行的年限—15年已经明确写入了社会保险法,修改年限面临程序合法的问题。其次,缴费满15年就停缴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社会非正式部门的人员,增加缴费年限无疑将增加他们的经济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在社保研究界一直是共识比较多的话题。目前制度所规定的15年的最低缴费期限过短导致参保者积累过少,养老金并不足以维持老年生活的支出,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制度的支付压力。同时,延迟养老金缴费年限还面临着程序合法的问题。
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按照法律,修改缴费年限应该通过全国人大或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法来完成。修法程序同样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社会保险法并没有进入全国人大近期的立法计划。要到明年两会之后,全国人大才会向外公布2014年的立法计划。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保专家则认为,从中国以往的实践来看,修法也并非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必要条件,政府可以先进行试点,试点成熟之后再写入法律。
上周研讨会并没有讨论延长的细节。参加会议的那位专家认为,具体延长多少年是需要作出精算的,但专家们的数据都是偏于理论性的,真实的数据都由人社部掌握,因此需要人社部作出认真测算。而据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人社部的数据质量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事实上,延迟退休年龄和延长养老金缴纳年限是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会影响到不同的人群。对于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员来说,养老金的缴纳年限不是问题,很多人工作时间远远长于15年,延迟退休才对他们具有刚性约束力。
对于非正规部门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延长养老金缴纳年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延长缴费年限虽然有利于纠正“搭便车”的现象,但与正规部门的人员相比,这部分人收入在数量和稳定性上都要差一截,改革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将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据新京报报道,胡晓义昨日还明确表示,我国将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胡晓义称,要实现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可靠运行,持续发展,就要推进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总结养老保险制度省级统筹的经验,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重点是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增强分散和抵御风险的整体调剂能力,既注重全国的统一公平又兼顾地区发展和生活水平差异。
而实际上,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被视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牛鼻子”,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双轨制”等问题的“根源性问题”。
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已列入今年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计划。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和制定全国统筹的方案,同时也在听取各地方的意见。
据悉,目前,我国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较低,公民从一个城市移居至另外一个城市,常面临基本养老保险无法转移接续等困扰。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经人社部及有关部门评估,全国省级单位已经基本达到了省级统筹标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将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并预计最快年内出台。
一位东部市级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更表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执行情况、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基础工作情况等都被列入该省考核重点内容,而这些数据最终会进入国家统一标准的信息联网系统,为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具体而言,正在制定中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将在分析总结省级统筹经验、巩固省级统筹成果基础上制定,目前有两种可能的备选方案。
一是,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现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保持不变,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原则建立中央统筹基金,对职工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收统支,中央财政承担兜底责任。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中央统筹基金和省级统筹基金,对基本养老金发放划分中央和地方责任,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预算管理。在省级统筹基础上,中央对各省份预算内基金缺口进行适当调剂。同时,逐步统一费率,规范全国基金预算管理,提高经办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此外,在讨论实现全国统筹的过程中,主管部门还考虑到了养老金缴费标准和支付水平的问题。人社部人士亦承认,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确实不低,因为这个制度承担着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缴费的历史包袱,但现在的支付水平并不算高。
根据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测算,主要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排名中,中国缴费率达28%,虽然不是全球第一,但处于最高的一组,所以在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就需要研究如何降低缴费率的问题。
由于目前各地养老金各自封闭运行,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每年需要财政大量转移支付确保发放,而有大量基金结存的地区,也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调剂和统一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的水平,中央财政还要每年要拿出1500亿以上的资金来支持这个系统的运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所养老保险研究室主任谭中和认为,长期分割运行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较轻的地区实行较低费率,较高养老金待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人口老龄化负担重的地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养老保险负担则较重,养老金待遇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