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新增贷款未流入实体 业内称多拿去借新还旧

2013年10月16日 22:44  华夏时报 

  部分新增贷款疑遭“倒贷”

  货币余额持续增加而实体经济不见明显回暖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天津、北京报道

  货币增速与经济表现形成反差。

  央行10月14日公布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870亿元,同比增加1644亿元,这一数据超出此前业内6770亿元左右的预期。从前三季度看,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了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4万亿元。

  但宏观数据依然不尽如人意,此前几个月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宽货币,弱增长”的局面在9月数据中再次得到加强。9月CPI同比上涨3.1%,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或趋紧的猜想。钱多了,而实体经济却仍未见明显回暖。钱,到底又去了哪里?

  巨量新增去哪儿了

  9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870亿元,同比多增1644亿元。至此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而单就第三季度而言,总计新增贷款约2.2万亿元,按全年9万亿元的新增投放预期估算,三季度新增投放占比24.4%,为近五年来最高。

  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74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M2的增速也正朝着年初确定的14%目标值渐进。

  从整个前三季度看,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了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4万亿元。同时央行数据显示,影子银行也正在收缩。

  从9月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来看,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规模则不复往日狂飙态势。以信托贷款为例,9月新增信托贷款约1300亿元,少于去年同期的2024亿元。9月银行承兑汇票净减少77亿元,同比少增2232亿元,下滑更加明显。

  “实际上这与监管从严、把控风险有直接关系。”一家国有大行信贷条线负责人表示,前期国家对非标资产、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等进行过整顿和调整,现在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问题是,新增信贷资金投放增多,同时影子银行规模正在收缩,但这一切却未带动实体经济的回暖。

  10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1.15万亿元,下降0.3%;进口1.05万亿元,增长7.4%。出口的意外下跌导致当月顺差额为152亿美元,大幅收窄44.7%至934.8亿元。

  同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CPI同比上涨3.1%,这创出7个月新高的数字显然更出乎市场的预料。虽然目前四季度的通胀指标尚在可控区间内,但其距CPI控制在3.5%上限却仅有一步之遥。

  此时现实是,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寒气逼人;而另一方面,社会融资总量和银行贷款高于市场预期。面对这种背离,“一个事实是,信贷资金并未全部投入到实体经济,或者说只有极少部分投入实体经济中,而大部分信贷资金游离在实体经济体外。”上述国有大行信贷条线负责人坦言。

  如此一来,巨量新增信贷到哪儿去了?

  “还本,还不如说倒本”

  在《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借新还旧”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消耗新增信贷规模的重要手段与出口之一。“一般而言,越是资本密集型、投资回收期越长的行业,企业流动性管理就越难,‘借新还旧’就越普遍和频繁。”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借新还旧’在圈子里被称为‘倒贷’。”资深金融操盘手朱坤(化名)告诉记者,是指企业在贷款即将到期时,筹措还贷资金归还银行贷款并再次向银行申请到贷款的全过程。

  管少强(化名)是天津某新区技术开发产业园区财务处长,面对巨额贷款,他用十六个字来描述其感受:上下挤压、四面楚歌、左右逢源、十面埋伏。

  管处长说,园区快速扩张建设的速度背后是庞大的银行贷款数目。从2005年开始园区先后贷款约5亿元,共需付息8446万元。目前已还1.2亿元,3.8亿元未还,如果加上今年准备贷的8000万元,园区整个基建项目贷款率就达到了80%以上。

  他说,除去这些贷款,去年为扩建园区新购土地向外举债4000万元,从2005年至今累计拖欠施工队上千万元。园区目前的负债率已达到38%,而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超过25%的负债率就属于高风险了。

  “循环来循环去,园区收入仅够付银行利息的,还本金一点可能都没有。这些无论是贷款还是外债,过了10年、20年甚至30年后,估计还会是这么多。”管处长坦言,“这样我这个财务处长根本不用干别的,就是不停‘倒贷’、‘以贷还贷’。”

  对于管处长和他所在的园区而言,最近这几年园区一直在借钱、还钱,但欠银行的贷款本金基本没有变化,园区在五家银行的贷款余额并没有减少,所还的2.2亿元是几年累计倒出来的。“说是还本,还不如说是‘倒本’。”管处长有些无奈,为解决还贷和还债,园区四季度已经筹划明年的贷款计划,一是用来还部分工程欠款,二是用来还之前到期的贷款和外债。

  据记者了解,管少强的处境是众多企业及其财务部门负责人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而“倒贷”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银行来说,存量贷款不喜欢展期。”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坦言,在于展期后的贷款会计入关注类贷款项下,之后可能会降到次级类或可疑类,如此一方面银行报表不漂亮,另一方面银行要为此加大拨备计提。此时,“借新还旧”是银行、企业双赢的唯一策略。

  面对此,“突破口是走利率市场化道路,让资金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共同决定,使市场机制所决定的供需关系在金融体系中起到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财经评论人士余丰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利率市场化突破口

  《华夏时报》曾发文指出:不推进利率市场化,不取消利率双轨制,“金融倒爷”就会一直存在下去,无非换种玩法,银行池子里的水也会被抽干,无论央行如何释放流动性。

  最终的结果是,资金价格层层加码,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而业内人士坦言,不推进利率市场化,宏观调控的努力一样会付诸东流。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早已迫在眉睫。

  7月19日,央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7折的下限,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此时,“贷款管制下限”被突破后,“存款管制上限”将成为利率市场化最后一道关口。而存款利率市场化配套制度的改革和一些步骤仍然可期。

  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近期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的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二是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三是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

  以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为例,央行认为重要的是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把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拓展至信贷市场。随着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近期将以自律机制为基础,组织综合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报出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更是一场复杂的系统性改革攻坚战。

  随着今年存款保险条例再次被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计划,业内预计,一旦金融机构破产退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利率市场化基本可同步推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南京市长季建业因经济问题被双规
  • 体育专访斯特恩:微博潜水党 ESPN排名科比25
  • 娱乐曝章子怡汪峰恋情升级 逛赌城买情侣饰品
  • 财经多地公积金告急:资金被挪用建设保障房
  • 科技手机剩余流量再起纠纷:用户再告运营商
  • 博客清华教授称“落户北京应考试”犯三宗罪
  • 读书趣解:西门庆与武大郎都靠女人发财
  • 教育大学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 国考报名
  • 叶檀:美国扼住国际能源咽喉
  • 徐斌:看毛片和做爱不是一回事
  • 花木兰:美国会用硬币解决债务危机?
  • 陶冬:2014年全球经济三大看点
  • 海啸:美国政府的“关门”战术
  • 谢作诗:土地流转是经济转型首要问题
  • 张明:世界经济开始重振信心了吗
  • 周彦武:银行业明年将暴发危机
  • 齐格:诺贝尔奖也爱傍大款
  • 叶檀:希勒与任志强谁懂中国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