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9月CPI同比上涨3.1%,创7个月新高,且主要受食品拉动,环比上涨0.8%。同时,9月PPI同比降1.3%,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创17个月新高,且环比上涨0.2%。南都记者综合采访获悉,9月CPI主要受中秋国庆双节推动,预计食品乃至整个CPI将继续温和上涨,但料在3.5%以内。而PPI数据则表明市场需求在稳定恢复,虽产能仍过剩,但产能利用率在见底回升且库存在下降,预计一个多月后PPI同比可转正,经济温和复苏态势延续。
双节推动CPI上涨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9月CPI同比上涨3.1%,创7个月新高,超出预期。分项指标中,食品价格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释称,食品价格环比上涨较多,既有中秋、国庆节日因素,也有季节性影响因素,还与部分地区旱涝灾害有关。
“这是今年CPI指数第一次破3,往年这种‘三八线之守’,要不GDP保8,要不就CPI保3,一般是单失守,至少保一个,像今年这种双不保的现象不常见。”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但总体来说,今年CPI数据此起彼伏,相对温和,9月份上涨与物价涨跌的周期性影响以及去年第四季度的翘尾因素有关。
“偶尔一次破3没关系。”白明认为,CPI是否会继续上涨,要看接下来投资及新增货款力度是否上涨等,同时要关注三中全会的经济定调,“中央说要容忍经济增速下降,尽量不给CPI带来压力,由此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会适可而止。”
针对最受关注的食品价格,中央党校校委委员、经济学家赵长茂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预计第四季度至年底,食品仍会有温和上涨,但不会太大。“但就全年来看,CPI应该会维持在3.5%的合理范围内,不必担心通胀。”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亦认为,未来不会有引起物价突然大幅上升的因素,猪肉价格虽可能小幅上升,但与前些年相比已相对平稳,他预计下半年CPI的平均水平在2.8%,全年预期为2.6%。
PPI显示需求复苏
与CPI上涨相反,9月PPI同比降1.3%,不过同比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创17个月新高。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7%。而环比来看,9月PPI上涨0.2%,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3%。对此,国家统计局解读认为,数据显示市场需求趋于活跃,宏观经济继续稳中有升。
“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尤其是国际市场煤、油等价格下降,传导至国内,拉低了国内PPI。同时,国内产能仍过剩,因此PPI同比仍在下降。”赵长茂告诉南都记者,“不过CPI上涨显示经济活跃度上升,与地方加大投资、货币政策稳定有关。”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相比CPI,PPI带有先行性,从7月开始,有色金属、钢铁产品价格出现了一些反弹的特点,对PPI的降幅趋缓有帮助。他并预计,四季度经济将稳中含热有放缓的趋势,将受到基数、国际环境、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房地产投资等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影响,其中,前期房地产出现了房价增长过多、销量过快,二三线、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下滑。
“PPI降幅缩窄,符合市场预期,表明市场需求在稳定恢复,经济在温和复苏。”渣打银行[微博]经济分析师申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分析,结合9月进口数据和PMI来看,整个国内需求在复苏。而且产能利用率在见底回升,库存在下降,生产和投资会逐渐改善。“预计今年三四季度的增速会比上半年要好,会延续温和复苏的态势。PPI会缓慢上升,再过个把月,同比会转正。”
就货币政策而言,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均认为,由于年底到明年初通胀均可控,而经济温和复苏态势延续,预计政策到明年都将保持稳定,不会加息亦不会减息。
南都记者辛灵实习生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