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伟俨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为31811.48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额为8536.72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上升到全球第一;
2008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额为17566.55,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G7的总和;
2009年4月,我国外汇储备额为20088.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外汇储备额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家,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2010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达24470.84亿美元;
2011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额达到30446.7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外汇储备额超过3万亿美元的国家。
我们一直在炫耀我们的GDP增长和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增加显然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外汇储备是越多越好的吗?本期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我们的外汇储备以及它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外汇储备小知识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外国可兑换货币及其他短期金融资产,它是当前国际储备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中国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比重为美元65%,欧元26%,英镑5%,日元3%左右,与全球情况基本一致。我们的外汇储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
外汇储备为何不断增加
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之国内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正是由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环节,所以承接了大量转移性顺差。
再加上,近些年来,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给盯住美元或货币篮子中美元比重过高的很多亚洲货币以巨大的升值压力,尤其是人民币。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的预期,造成热钱流入使得近些年我国结售汇顺差增大,转移收入明显增多,也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又一重要因素。(据有关机构统计,2008年年初“热钱”的流入已超过500亿美元,2009年年初超过1000亿美元)。
我们目前的外汇储备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看下表,2011年一季度末,中国大陆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继续遥遥领先世界其余经济体,占78个经济体外储总余额的34.7%。日本居世界第二,但仅相当于中国的三分之一,俄罗斯居第三位,欧元区整体居第11位。在78个经济体中,中国大陆外储余额高居榜首,中国台湾外储余额排名第4,中国香港外储余额排名第8,中国澳门外储余额排名第45。
我们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外汇储备一直是快速增长趋势。从1993年212亿美元的总额到2006年迈上1万亿美元台阶,用了13年的时间。然而,从1万亿美元到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5年。
外汇储备从何而来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庞大的一笔钱,究竟是属于谁的?是谁赚来的呢?“出口创汇”——对这个前些年热火朝天的口号,很多人依然记忆犹新。于是,有人认为,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出口商品或劳务,挣回美元等外汇,然后将这些外汇的一部分或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外商企业对中国投资也往往需要将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于是也需要将外汇卖给银行。银行在保留一定额度外汇用于日常业务后,将其余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一旦被人民银行购买就成为国家外汇储备。在中国,我们的央行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等所获外汇收入,可根据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央行,而是通过银行卖给央行,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与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通俗点说即“银货两讫”。另一方面,央行购买外汇,要付出等值的人民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储备列为“资产”一方,负债方则是等值的人民币投放。看似光鲜的外汇储备其实并非央行的“净资产”,背后对应的是等量负债。
在2011年的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而相应的央行负债为22.6万亿元,也就是说,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央行用22.6万亿元人民币购买而来。这22.6万亿元人民币最终以流通中现金、各类银行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央行票据等各种央行负债的形式在市场中存在。
由此可见,首先,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并且由于它是央行以负债方式形成的资产,因而不能无偿使用。记得前一段时间,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如此之多,有的人说这些钱应该分给国内的人民,改善民生,学一学近年来我国香港、澳门政府常常向所有市民派发数千甚至上万现金(俗称“派糖”)的做法。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现在可以知道,如果把这部分钱再次投放到市场中,发给民众,无异于增发钞票,会大大的促进通货膨胀。
外汇储备:双刃剑
那么,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放在央行,到底是好不好呢?有人认为,目前充裕的外汇储备在维持国际支付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也有人有很多担心和争论。他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而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
经济学中,有很多都是双刃剑,外汇储备也是如此。足够的外汇储备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它对稳定汇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一定的外汇储备可以维护本国的国际信誉,可以作为国家向外借款的保证。按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所提出的“一国的外汇储备与其贸易进口额之比,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我们目前的外债规模依然较大,截至2011年中国的外债规模已逼近7000亿美元。尽管近年来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外债增幅,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债务大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处于外债偿还的高峰期。
在世界经济日益趋向一体化的今天,充裕的外汇储备还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世界上产生了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不受各国政府约束的国际游资,它不断冲击着各国市场,1997年的泰国金融危机以及后来引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一个例证。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事件,有较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可以保证市场的安定。
然而,过多的外汇储备也是有很多负面影响——首先会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内1994年高达21.7%的通货膨胀率就与当年外汇储备的急剧上升有很大的关系。当年人民币大幅贬值,1993年还是逆差122.2亿美元一举转变为顺差53.9亿美元。央行当年的外汇储备由年初的212.0亿美元猛增到516.2亿美元,增加304.2亿美元。按照1994年1美元兑换8.6元人民币的平均汇率计算,仅此一项就意味着央行要增加2600多亿元的基础货币投放。因此推动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巨额外汇储备也会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
中国外汇储备最大的投资就是买美国国债,很多经济学家都说这一做法很傻很天真。我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并未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还找不到可以替代美元的资产。事实上,目前美国国债仍是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流动性最好、信誉最佳的国债。越是形势动荡,美元资产就越是避风港。至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这些商品和能源资源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不适合外汇储备大规模投资,否则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反而不利于居民消费和经济发展。所以,大量外汇储备用于买美国国债不是最佳方案,而是目前世界市场条件下的现实选择。
参考数据: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7日,《外汇储备是谁的》
许承明:《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
经济导刊,李石凯:《外汇VS外债:其实我们脱贫没多久》
中国外汇网
汇通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