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物价走势:通胀压力减缓CPI控制在4%有难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 11:05  财经网

  中国网2月23日讯 (记者 姚毅婧) “物价走势”与百姓生活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自然成为每年“两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出了一根中间高两头低的倒“V”字曲线,在强有力的政府调控、监管下,强劲的价格上涨势头到去年四季度得到扼制,价格改革稳步进行,CPI回落明显。2012年的物价会走出一根怎样的曲线?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采访时认为,2012年价格上涨压力总体上减轻,但目前的价格绝对水平下降基础脆弱、不稳、不牢靠,CPI实现控制在4%的目标有难度。

  2012年价格上涨压力总体上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随后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没有像往年一样公布下一年价格总水平调控的具体目标,只是提出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对于2012年的物价走势,专家普遍认为,2012年价格上涨压力总体上减轻,但仍然存在。

  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在其官网发布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对公报进行评读时表示,中国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扭转。谢鸿光表示,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摆在宏观调控首要位置,采取了包括控制货币流通量、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综合调控措施,价格上涨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物价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4.1%,这个数据已经可以说明中国的物价回归正常。目前物价压力有所放缓但仍然存在,我们应该从心里上适应物价长期在5%以下,4%左右的水平,不能期待0-2%之间的物价水平,这种可能性很小。物价上涨的同时,要保证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通货膨胀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有一定程度的补偿。

  粮食连年增产 食品价格为何高居不下?

  “物价走势”与百姓生活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尤其是作为CPI上涨主要推手的食品价格,更是“涨声”四起。2012年1月,CPI同比上涨4.5%,发改委称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反弹的主要原因。去年7月份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56.7%,有人感叹“猪肉绑架了CPI”;粮食、鲜蛋、水产价格也一度大幅上涨。

  自去年四季度起,CPI涨幅开始回落。然而,统计意义上的物价上涨压力下降,似乎与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高物价并不太一致。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室主任王学庆日前撰文分析,价格涨幅低不意味着价格水平低。2012年2月,CPI同比上涨幅度有可能下降到3.0%左右,这可能被认为是价格形势出现根本好转而放松价格调控。实际上,CPI涨幅低只是上涨速度放缓而已,不是价格本身处于低水平。在价格高位上价格上涨速度降低,是很自然的事。CPI涨幅下降,不意味着价格降到了低水平。

  王学庆同时指出,目前的价格涨幅下降、绝对水平下降基础脆弱、不稳、不牢靠。如果调控措施放松,货币政策宽松,出现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国际经济形势转好,都可能使价格形势反转,调控效果丧失。2011年11月份、12月份CPI形势好转是在粮食丰收和气候条件有利于蔬菜生产、运输的前提下通过努力调控实现的。国内、国际市场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并不牢靠。

  曹和平对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表示,中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增产,但是食品价格却一直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购销系统出现了问题。在物流过程当中,为造假和作假留下了太多的漏洞和空间,所以老百姓宁愿支出更高的价格购买更高层次上的商品,为“放心”买单。在粮食大丰收,食品原材料供给大增的情况下,食品价格仍然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成本过高。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降低整个购销环节中信息不通顺的现象,实现大物流、流程物流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之一。

  目前蔬菜价格高居不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流通环节的加价。曹和平分析,“中间市场加价的重要原因就是小物流,而不是大物流,大物流会减少这种现象”。在流程物流上,每个环节都有赢利点,所以物流商就会愿意让利,这样就能降低物流成本。

  调控物价 政策组合拳力度大

  近期,一揽子调控物价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力度前所未有。

  粮价稳,百价稳。粮食丰收,为“控通胀”提供最基本的资源保障和信心支撑。当前,我国农业连续八年稳产增产,生猪和蔬菜生产总体稳定,农副产品供应充裕。据农业部统计,去年10月以来我国生猪生产恢复较快,春节后生猪价格将有所下降;随着天气转暖,蔬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也将逐渐下降。随着临时性、节日性因素的消失,价格总水平涨幅将稳步回落。各级政府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着力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进平价商店建设,促进产供销一体化,降低流通成本;加强民生价格监管,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切实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去年排在政策首位的是“防通胀”,因此曾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紧缩银根。如今整体经济状况随全球大环境走入下行通道,“防通胀”给“稳增长”让位,政策重点已然转移,下调存准率以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亦属自然。只是每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均对CPI有一定影响,此次亦难有例外,通胀压力难免上升。对此,曹和平指出,此番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大约会在5-6月份时出现,对通胀的因素有较大减缓,预计未来仍会继续下调,对物价反弹的警惕绝不能放松。

  曹和平提出,用货币政策控制物价,切记大投放,大收缩,若大量投放的资金没有让项目锁定,就变成了流动性资金,造成物价上涨。要严防输入通货膨胀,由于人民币逾期,造成资本账户的货币性流入,就会成为人民银行之外的货币发行量。此外,要正确看待周期性的物价上涨,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不能让季节性的短缺,转变成物价的上涨,进而形成通货膨胀。他建议,尽快进行要素市场改革,让一部分过剩的流动性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而不是存在于浅层的商业购买当中,货币走向经济深层当中去,是防止流动性过剩的最好方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李克强指出,破解资源环境难题,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也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从根本上还要靠体制机制改革。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如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就是考虑兼顾公平与效率,促进节约与环保,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与此同时,对水、天然气等产品的阶梯价格改革方案,也要抓紧研究。对居民基本需求范围内的价格,应合理控制,对非基本需求方面的价格,则应更多采取市场调节的手段。要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采取这些改革举措,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推动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价格改革,不能把经济增长速度打得太满从而使经济关系绷得过紧,这样才能为改革留出空间。

  2012年物价走势:实现CPI控制在4%目标有难度

  现在,很多省市已经相继出台了2012年的物价控制目标,很多都选择了4%。对此目标,曹和平认为,要实现这个样的目标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他分析,物价增长有三个原因:收入性增长,推动物价上涨,这是长期存在的;由于人民币连续升值造成的输入性通货膨胀,这一因素在今年是不可能消除的;目前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同一份货币带来的购买和便利性增大。短时间内货币流动性过剩,还是存在的,但这个现象是好事情,只是要控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曹和平预计,2012年,防止通胀的回旋余地大大的增加了,造成通货膨胀的国际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所以今年只要一定程度的控制货币发行量,定向扶持产业发展,同时进行要素和资本市场的改革,让货币流入经济深层当中去,那么物价的控制卓有成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