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给世界一颗定心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 16:58  中国经济网微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海外媒体和专家对本次会议给予积极评价,认为面对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中国确保经济“稳中求进”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稳中求进”普获赞誉

  英国《金融时报》14日说,会议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维持稳定”,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与社会稳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在焦点新闻版面以大字标题报道中国经济明年总基调为“稳中求进”。报道说,这一基调中“稳”字当头,稳增长和稳物价是基础,而“进”则指调整经济结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等方面。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教授认为,这次会议传递的主要政策信号是中国将尽一切努力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稳’字当头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一个宣示,对于被各种危机弄得惶惶不安的世界经济来讲,中国的‘稳中求进’应该会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稳中求进”在当前全球经济复杂形势下尤显重要。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认为,“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基调将有利于中国平稳渡过当前的世界经济困难期,并实现自身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阿根廷托尔夸托·迪特拉大学新兴市场研究专家马里亚诺·图尔兹称赞中国强调明年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他认为,这对于中国经济“软着陆”和世界经济加快复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望保持一枝独秀

  美国《华尔街日报》14日刊文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全球经济风险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将通过扩大国内消费和增加社会支出确保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辜学武认为,通过降低对外部经济依赖、打造以内需为主的中国大市场,从而降低中国经济波动性,这个思路是他长期以来所期待的,“相信这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会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他同时指出,明年外部经济走势很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需要应对热钱外流和出口下滑的双重风险。从这个背景来看,这次会议开出“稳中求进,内需为主”的药方,如果执行得当,会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继续保持一枝独秀的地位。

  日本《每日新闻》说,中国明年要更加重视国内的景气和内需,这是因为中国最大出口对象欧盟地区的债务危机对中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取大规模财政支出和金融宽松措施,可能引发通胀卷土重来的不安,中国政府需要处理好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明年世界经济整体复苏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金砖国家和东亚各国预计有较好的经济表现,中国将有能力完成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目标。不过,结构调整是长期任务,需要中国持之以恒付出努力。

  杜塞尔说,会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思路显然是中国面对复杂国内外形势作出的慎重选择,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自身的免疫力,解决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高耗能、低回报”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尔兹说,他注意到中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上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居民消费,加大培育中产阶级的力度,这是非常正确的政策选择,也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重要的是这些措施需要得到坚持和落实。

  继续推动世界复苏

  杜塞尔对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而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实现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肯尼亚前交通部常务秘书盖里雄·伊基亚拉博士说,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将助力明年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对世界经济应对复杂形势作出贡献。

  图尔兹说,世界经济明年会面临严峻挑战和很大变数,中国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但调整结构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中国和阿根廷在内的所有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为后危机时代做好准备。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表示,展望明年,发达国家需求放缓将更加明显。不过,由于中国经济比较多元化,中西部地区的需求还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有能力应对挑战。中国的政策空间目前还比较充裕,可以通过政策刺激内需以抵消外部需求不足的影响。(综合本社驻华盛顿记者王宗凯、纽约记者牛海荣、伦敦记者王建华、柏林记者胡小兵、东京记者冯武勇、莫斯科记者刘恺、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冯俊扬、墨西哥城记者杨光、新加坡记者陈济朋、内罗毕记者郭倩报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