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增速连续三季度回落 明年工作稳增长排首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 09:20  新闻晨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日闭幕,来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已经明确,“稳中求进”的2012中国经济发展轮廓清晰显现。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回落过快会引发社会问题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

  “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

  会议提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积极财政政策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结构性减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货币政策虽方向不变,但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建项目等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认为。

  “控物价”:低收入者生活压力仍较大

  稳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份4.2%的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比年中峰值回落了2.3个百分点。价格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百姓感受来看,物价仍居高位。

  这次会议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虽然近期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仍处高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国内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因素,以及欧美国家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价格走势不容乐观。

  “调结构”:不寄托外需,挖掘内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危机背后蕴含的机遇如何抓住?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在阴霾的国际环境中突围,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先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不能把经济发展的希望长期寄托在外需上。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远未完成,蕴含的内需潜力惊人。

  会议还提出,明年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等。

  “惠民生”:突出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这次会议提出,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强调,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这次会议提出,要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会议还要求,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社保体系,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继续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是协调发展的,这样才能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让老百姓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据新华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