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 07:11  东方早报

  综合新华社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五项主要任务,并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稳”字当头,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表明了中央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会议还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表明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抑制各种投机活动将成为调控主线。

  胡锦涛温家宝讲话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就会议日期而言,是最近10年来最晚的一次,显示了中央对决策的格外审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了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

  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经济大方向无太大变化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会议强调,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稳字当头。”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长安昨日分析说,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难题。不过,强调稳并不是就不改革,就不发展。

  李长安特别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他认为,这意味着以往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

  财新网昨日引述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的分析报道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大方向没有太大变化,但具体举措上会有较大区别,主要是因为整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稳增长”防止风险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

  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财新网昨日引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的话分析说,这说明在通胀下行趋势确立、经济增长放缓预期不断加强之际,政策的重点已经明确从“控通胀”、“保增长”向“稳增长”转移。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从“保增长”到“稳增长”,主要是强调经济平滑下行,重点在防止风险和波动,而非采取大规模主动刺激计划。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要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正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同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

  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 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 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要做到四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1999-20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宏观政策基调

  定调2012年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定调2011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定调2010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定调2009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定调2008年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定调2007年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定调2006年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定调2005年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定调2004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定调2003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定调2002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定调2001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巩固经济增长好形势。

  定调2000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抓好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用“稳中求进”严防潜在风险

  【会议内容】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会议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各种风险。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解读】

  新华社昨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分析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文章说,“稳”是前进的基础,而“进”是发展的方向。

  稳定政策,关键在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其目的在于,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另一家中央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今日发表社论《稳中求进开新局》,也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行了分析。  

  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此外,财新网昨日分析说,中央今年首次提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判断,这也成为明年经济工作以“稳增长”为核心展开的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虽然11月国内通胀水平大幅回落,但投资、出口也同时放缓。巴克莱资本研报预测,中国经济最糟糕时期尚未到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最大下行风险是外部需求减弱。

  中央经济会议决定,为缓解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扩大内需成为重要的战略基点。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实业致富抑制各种投机

  【会议内容】

  会议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解读】

  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李长安昨日分析说,这意味着我国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表明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抑制各种投机活动将成为调控主线。

  而目前,因为部分制造业不景气,大量的资本从实体经济转向高利贷、房地产。

  财新网昨日也分析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

  事实上,今年10月以来,产业规划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文化、节能环保、钢铁工业、电子认证服务业等行业的指导意见和产业规划相继推出,这些举措体现了“预调微调”的政策导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