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明年通胀压力比今年有所缓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 02:40  新京报微博
李雪松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近期主要研究经济预测与经济政策模拟。他是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报告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李雪松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近期主要研究经济预测与经济政策模拟。他是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报告的主要执笔人之一。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该会议被视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定调会”。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认为,“保增长”将是明年中国经济的重要主题,中央政府有条件也有必要在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适时微调的可能性。

  【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会长期持续低迷

  新京报(微博):现在不少机构都预测,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放缓。考虑到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会不会使得保增长成为未来一年的一个主题?

  李雪松:我认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应该是明年的重要主题。 现在国内国际形势复杂,欧美债务危机会使得世界经济的低迷处于比较长的时间。这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从而也会影响到就业和投资、消费的信心。 此外,欧元区的危机也会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向和国际汇率造成大幅度波动,包括热钱流入、流出中国,这会影响中国的金融稳定。

  新京报:如果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考虑到各级政府处在换届年,这会不会影响到“调结构”?

  李雪松:国际经济会持续比较长时期的低迷,明年对中国而言,正处于“调结构”好时机和窗口期,“调结构”需要加快推进。特别是明年通货膨胀有所缓和的话,应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研发方面的投入,解除居民后顾之忧,以此来刺激和增加消费。

  虽然地方政府换届,他们短期追求经济增长,但调结构可以更多利用市场手段来调,加大地方追求经济增长的成本。

  【物价】

  “抑制通胀”重要性会减弱

  新京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目标之一是“控通胀”。目前CPI有下行趋向,抑制通胀的目标是不是可以适当调整了?

  李雪松:明年通胀预计在4%左右,通胀压力比今年有所缓解,4%是温和通胀。明年通胀上行因素和下行因素都有,但总体趋向缓和。

  主要通胀下行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趋紧的,这对明年通胀趋缓有滞后影响;同时明年国际经济预计比较低迷。

  通胀上行因素中,首先是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其次是明年可能利用通胀压力减缓而推出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还有一个长期因素是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 但总体而言,2012年控通胀的重要性跟2011年相比,可能会减弱。

  新京报:现在的通胀跟上世纪90年代初的通胀有哪些不一样?

  李雪松:1992年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波动比较大。这轮通胀中成本推动因素比较强,治理起来更难。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缩总需求就可以了,成本推动型通胀不能简单压缩成本,有些成本是压缩不下去的。

  【财政政策】

  有能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新京报:政府曾出台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这使得中国经济较快走出了世界金融危机。但现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过去四万亿的投资有没有透支中国政府的投资能力?

  李雪松:即使二次探底,政府要采取多大力度的具体刺激,这要根据世界经济的走向来确定。上次刺激计划主要投向“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项目,如果这次继续投资,投资方向要调整,要更多投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村水利建设、战略性新型产业的财税支持,加快资源要素改革的财税补贴,以及结构性减税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投资来充实薄弱环节,并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现在的财政状况总体还是稳健的,尽管上次四万亿投资使得有一些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增加了一些潜在风险,但进行清理以后,总体问题不大。现在的整体财政状况使得政府有能力、有条件也有必要在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可多次调整

  新京报:央行近三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不少市场人士判断“稳健货币政策”可能会调整并转向适度宽松。

  李雪松:明年应该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在具体操作下可以在某些方面做适度放松的“稳健”。

  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要微调,可以有多次调整,但每次幅度不宜过大。因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属短期政策操作,应根据三两个月的情况变化来进行调整,这是货币政策的特点。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可以涵盖明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期,但至于每个月采取什么样的操作,要根据明年具体的经济走向和国内外形势来把握。

  新京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该以哪个为主?而这之间应是怎样的配合?

  李雪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明年都要发挥重要作用,都比较重要。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服务于保增长、调结构和保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促进货币政策向中性回归,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的适度水平,同时要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中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他们财政赤字比较大,主要靠货币政策,而且利率接近零,他们只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财政状况比较强健,货币政策也有余地。 本报记者 郭少峰

  ■ 各方观点

  转变方式是痛苦的过程

  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领域改革。

  “改革是驱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未来更需要依靠打破内部体制性束缚,提高竞争,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说,今后的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平稳过渡。

  调控政策须保持灵活性

  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的重要信号。

  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经济前景看,一方面,稳定物价任务依然艰巨;另一方面,出口回落对经济的影响将在今后进一步显现。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造业投资增速的进一步回落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小挑战。“我们必须保持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以对抗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预留出调控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说。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