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今年最后两个月CPI涨幅或继续走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5日 11:13  杭州日报微博

  十月CPI和PPI双降,通胀拐点显现  货币政策和经济降温两大因素使物价增速回落

  今年最后两个月CPI涨幅或继续走低

  策划/一舟

  文字/记者 陈恩挚

  “我个人认为,经济会回归到一个中高的增长速度。其实,高增长的内外条件已经改变,经济向下调整不是坏事。”

  ——谢作诗

  “按照政府货币政策收紧的进程,业内本来预期CPI等指数涨幅在今年的年中就会出现下行走势。实际的情况比预期的要迟一些。”

  ——金赟

  近日,10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公布,同比上涨5.5%,创5个月新低。数据显示,今年七月份以来,CPI涨幅逐月回落。与此相对应的是,体现经济景气度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近几个月呈现连续回落的态势。当人们对物价增幅回落感到欣喜的同时,也有人开始为经济降温担忧。

  那么,目前和未来的通胀形势将如何演绎?通胀水平与经济景气程度又存在哪些关联?日前,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贸学院院长谢作诗教授,财通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金赟博士走进本报《财经三人吧》演播室,为我们作了深度解读。

  经济数据分析

  调控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

  吧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CPI涨幅创5个月新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涨幅更是创出1年来新低,请问二位如何看待?

  谢作诗: CPI和PPI涨幅连续回落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前一阶段的货币紧缩政策。央行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已是历史最高水平,这些调控政策的成效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显现。二是,这也是国内经济降温或者称软着陆的结果。

  金赟:我也认同谢老师的分析,即主要原因是货币紧缩和经济降温。按照政府货币政策收紧的进程,业内本来预期CPI等指数涨幅在今年的年中就会出现下行走势。实际的情况比预期的要迟一些,这与近三四个月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超预期增长的短期因素有关。

  未来两个月CPI涨幅还会下降

  吧主:从数据上看,今年七月以来,CPI的涨幅逐月回落。可不可以说,物价增幅下行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

  谢作诗:未来的物价走势要从经济走势及宏观经济政策两个方面来把握。从目前情况来看,偏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而在经济方面,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已无法支撑国内经济持续高增长。因此,物价涨幅继续下降是一个基本趋势。但是,在前期的刺激政策下,社会上产生了不少坏账,而这些坏账最终要靠发货币来埋单,货币水龙头其实是很难关紧的。目前,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10月份信贷政策已经在微调放松。所以,也不要指望物价会跌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金赟:分析通胀的核心因素和短期因素,结合近期的食品、医药及居住项价格走势,通胀的拐点应该已经形成。我们判断,今年最后两个月的CPI涨幅还会更低一些。剖析此次通胀,成本推动的因素要大于需求拉动的因素。通胀水平与经济走势关系密切。由于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工业企业利润被一定程度压缩。与此同时,总需求不被看好,加上货币偏紧,物价的涨幅没有理由继续看高。

  经济或逐步回归中高增速

  吧主:根据两位的分析,经济有所降温是物价增幅回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被认为与经济景气度较为相关。10月份的PMI指数为50.4%,降至2009年3月以来最低点。请问如何判断当前和未来的经济走势?

  谢作诗:中国是一个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这决定了外需对于中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欧美经济都面临结构性困难。外需不振,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消费的背后是收入,没有收入,叫人消费不合理,有了收入不让人消费也不可能。为此,需要打破上游垄断,减少政府支出,降低税收等。从目前情况看,4万亿刺激计划效应已基本用尽。所以,未来经济能否持续高增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个人认为,经济会回归到一个中高的增长速度。其实,高增长的内外条件已经改变,经济向下调整不是坏事。

  金赟:今年年中,我们就提出,经济增速会逐步下调。现在还是维持这个判断。最近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趋势至少会延续到明年年初。至于之后的情况,还要看国家的经济政策。另外,需要关注的是,这几年,国内的人口结构变化明显。根据经济学理论,“刘易斯拐点”过后,农村劳动力供给将变得相对有限,致使价格上升。可以看到,近一年以来,低端劳动力价格出现显著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会系统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根据日本、韩国的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会相应受到影响。

  货币政策预测

  短期内还会维持偏紧的基调

  吧主: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经济学界对未来的经济政策也有分歧。接下来,是否应继续保持偏紧的货币政策?

  金赟:目前来看,货币紧缩的力度会有所降低,货币政策偏紧的大背景还没变。考虑到此前货币大量超发,短期内还会维持偏紧的基调。如果说“松”,主要是定向宽松,即面向中小企业和部分行业的结构性宽松。最近一段时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惑,但由于抵押物有限及体制、机制的因素,短期内,让银行系统大规模给中小企业贷款还不现实。目前,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些举措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如,央行刚刚明确低于基准利率四倍的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谢作诗:根据当前的通胀形势,总体而言,现在的货币量还是多,而不是少。否则就不会有5.5%的通胀率了。鉴于微观企业面临的困难,不反对定向的、局部的微调放松,但是经济再经不起政策的大起大落和反复了。企业经营需要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基调不宜频繁变动。两年前,在政府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纷纷扩张。企业刚刚做了投入,甚至还没有生产,银根又收紧了。短期内,政策调整频繁,客观上增加了经营压力。当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要不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

  名词解释:

  采购经理人指数 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

  刘易斯拐点 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