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限购来袭 二三线城市需摆脱土地财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0日 20:44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李子木报道

  万众瞩目的楼市调控持续加码。

  继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采取限购措施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又剑指二三线城市。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有的城市调控力度有所放松。会议要求,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持续调控下,当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趋向平稳后,被誉为楼市“杀手锏”的限购令开始瞄向当前房价上涨仍然过快的二三线城市。这一迹象表明,对于楼市调控的力度将持续从严,并有意向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推进。

  然而,目前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楼市调控已是“骑虎难下”。财经评论员叶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楼市调控‘骑虎难下’已是一个事实,政策如果再调下去的话,今年下半年地方财政将会出现状况。”这其中的“虎”,指的便是困扰楼市调控已久的地方土地财政。

  世联地产集团研究部总监王海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每年有将近40%至50%的财政收入需上交中央,而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着教育、交通等公共行业的庞大支出,因此需要通过卖地平衡收入。地方政府通过收储土地并高价拍卖,转手就能获得巨额收益。

  世联地产集团研究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益高达2.7万亿元,占全国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71%,占全国地方总财政收入的40%。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殷旭飞在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土地财政是如何影响房价时表示:“土地财政影响房价的主要方式是土地出让金的价格形成机制,此前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采取招拍挂制度,促使在2010年至2011年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新的地王不断被催生,导致房地产成本不断提高,最终影响房价。”

  “在目前的环境制度下,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间存在共同利益,”殷旭飞认为,“房地产企业希望通过楼市获取巨额利润回报,而地方政府则考虑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给地方公共设施建设及城市化发展带来机遇。所以两者不谋而合,从而催生了土地财政,导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更加明显。”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指出,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的税收压力都比较大。全国税收的绝大部分归于中央,然后再由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分税后,剩余的收入,对发展地方经济,往往捉襟见肘。这就使土地财政问题进一步加剧。

  “二三线城市限购将进一步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殷旭飞表示,“由于此前有数据显示部分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达到其财政收入的50%,限购将导致这部分城市的财政收入锐减,致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困难,和财政支出有关的公共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等财政支出项目都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将有可能导致地方债务提前爆发,从而致使地区性债务危机隐患成为现实。”

  对此,王石认为中央政府有两种选择,或是对地方补贴,或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显然,补贴很可能会面临“无底洞”,并非上策。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重新划定中央和地方所得税分享比例,则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收入的窘境。

  “在财税体制改革有望实现之前,地方政府可以先尝试引入一些外来企业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慢慢摆脱土地财政的限制,” 王海斌建议,“比如深圳的富士康就吸引了几十万人就业,这对深圳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小的拉动作用,这项经验很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