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4%:宏观调控有效 增长动力不减 |
■本报记者 熊 欣
中国经济交出“十二五”期间首份半年报。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5.4%。对于这个“9.6%+5.4%”的组合,各界普遍倾向于乐观解读。事实上,这种乐观的情绪传递至沪深股市,推动昨日股指走出近乎单边上扬的行情。
“加速度快跑”变为“稳步跑”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了备受期待的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对此作出及时的解读:经济增速比市场预期得要高。连平分析,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和出口的较快增长。他还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无忧,但控通胀波及消费发展,调结构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从一季度增长9.7%到二季度增长9.5%,GDP增速是否显现放缓迹象?
对于这个问题,连平认为,GDP增速逐季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长明显减缓。他进一步分析称,这与房地产调控和汽车行业支持政策的退出相关。“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兼顾始终是个不小的难题。”他说。
去年下半年的两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6%、9.8%,再加上今年上半年两个季度的9.7%、9.5%,可以发现,在连续的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基本稳定在9.5%-10%之间。相对于“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8%的发展目标,以及其它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这个经济增长速度显然不能算作“低”的。
而对于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了一些回调的问题,盛来运亦认为“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以后市场的一种正常反映。”
具体而言,对于今年汽车销量增速下降尤其是限额以上汽车的销售金额增速同比回落20多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取消了对汽车销售的补贴政策,再加上部分城市出台了汽车限购政策。此外,毫无疑问,房地产的调控也对相关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具的销售额以及建材、装修等销售金额同比都出现明显的回落。
“这是刺激政策退出以后的正常反映。就像一个人跑步一样,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他必须要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盛来运说。
专家认为,由“加速度快跑”变为“稳步跑”正是宏观调控的初衷。
三大亮点可圈可点
首先是物价调控正在取得积极成效,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
6月份CPI创出新高至6.4%,环比上涨0.3%,引起各界强烈关注。有关于物价的任何问题都牵扯到市场的敏感神经。
据了解,从6月份的情况来看,CPI增幅6.4%比5月份扩大了0.9个百分点,主要还是翘尾的影响和食品价格6月份涨幅比较高所致。6月份CPI的翘尾因素是3.7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扩大了0.5个百分点。此外,新涨价因素扩大了0.4个百分点。其中,新涨价因素主要还是食品价格的环比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环比上涨的幅度比较大。针对这个情况,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加强调控,特别是加强生猪的生产和供应。
除此之外,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是,非食品的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数据显示,食品构成中有八个大类,除了食品类别以外,其它七个类别在3、4、5这三个月中环比指数都是上涨的,但是到6月份以后,这七个非食品的类别中有三个是下降的,三个是上升的,一个是持平的。这种状况如果是趋势性的话,对后期的物价走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说明前期关于物价的调控政策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一是今年夏粮继续丰收,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二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变化,尤其是这一次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三是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有利于减轻强大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四是前期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五是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
其次是房地产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
盛来运介绍说,总的来看,房地产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一,前期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得到了遏制,部分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出现了下降,大多数城市房地产的价格环比涨幅在继续收窄。第二,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得到了遏制,体现在销售面积增速回落包括有些城市成交量不高。另外,在调控房价的同时,增加了房地产的供给,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大,这对增加以后房地产的有效供给,保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至于上半年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增速32.9%,为什么还会保持这么高的速度?盛来运归纳了三方面主要原因。第一,受前期房地产市场价格和利润率相对比较高,开发商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带来上半年投入的后续资金的持续增加。第二,今年以来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在增加。第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也比较大,因为现在安装成本、人工成本也都在增加。
三是“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负0.1个百分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得益于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实力。同时社会保障以及消费环境继续改善,也会提高消费的倾向。
总体而言,三驾马车的动力以及成长的空间都比较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风险比较小。值得重视的是,各地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包括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这也会不断赋予经济增长新的活力和动力。
加息是好还是坏
世界经济复苏比预想的要慢,国内宏观调控面临诸多两难,倒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推进。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上半年“9.6%+5.4%”的组合,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继续保持稳定,更意味着价格上涨将形成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货币政策的选择是观察国内宏观调控两难问题的窗口之一。焦点之一是,加息究竟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何种影响?
从短期来看,加息肯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收缩流动性会对一些企业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它会有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因为加息,包括货币政策趋于稳健,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收缩流动性、控制物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从长期看,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以及消费预期很难提高,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出口摩擦、贸易壁垒可能会继续增加,要求我国调整外贸结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从一定意义上说,审慎加息可以使资金价格还原,有利于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下半年经济有望从“双高”转向“双稳”
■本报记者 夏 青
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公布,代表中国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PMI指数、代表中国经济外需情况的出口增速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等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GDP同比增长9.6%,CPI同比增长5.4%,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双高”态势为下半年的经济运行带来诸多挑战。
不过从众多专家的分析中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双高”转向“双稳”的条件基本具备,全年经济增长及物价都将回到正常状态。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双高”运行状态,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市场上对中国经济“硬着陆”、“滞涨”等问题的担忧,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仍将放在控制通胀和调整经济结构上。预计下半年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价格型工具的使用空间会加大,利率水平会上调1到两次。
CPI见顶在望
下半年“稳物价”条件充分
根据此前统计局提前发布数据显示,6月的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达6.4%,创36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4%,猪肉价对CPI的贡献高达21.4%。1——6月CPI同比上涨5.4%。
数据公布后,业内在6月CPI是否已经见顶这个问题上纠结。据商务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生产资料价格小幅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判断,三季度物价涨幅可能仍然较高,但四季度有望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
兴业银行鲁政委(微博)也认为,6月通胀难言见顶,自2010年7月至今绝大部分月份的CPI环比都高于正常月份的水平。从环比观察,仍未见到CPI出现下降苗头。
不过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有难度,能实现”,因为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国内市场总体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也未改变。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认为,尽管6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创3年来新高,但核心通胀率即剔除核心农产品和能源的通货膨胀指数其环比正在下降,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是有效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运来日前表示,尽管物价上升的压力还比较大,但是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条件在增加。第一个有利条件,今年夏粮是继续丰收的,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它会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第二个有利条件,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变化,尤其是这一次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第三个有利条件,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有利于减轻强大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PPI和工业品的购进价格环比指数已经出现两个月的连续回落。第四个有利条件,前期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连续收缩流动性的积极作用正在显现。第五个有利条件,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
不过,盛运来同时指出,有利条件要转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必须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要加大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从CPI的构成数据分析也可以看出,前期关于物价的调控政策正在取得积极成效。尽管CPI指数创出新高,但非食品的价格指数涨幅在继续收窄。3、4、5这三个月物价环比上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是非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推力在增强。6月份,非食品价格指数的环比持平。
投资导向政策出台
经济不会“硬着陆”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增长符合预期。尽管经历了去库存、顺差大幅度下降的冲击,但由于投资高增长,2季度经济增长尽管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对于上半年的GDP数据,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如是分析。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同比增长9.5%,增速略有回落。分享数据看,PMI指数从3月的53.4%下降到6月的50.9%;出口增速3月至6月连续四个月下滑,从35.8%到17.9%,下滑幅度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14.8%到13.3%,3月至5月逐月走低。
经济增速回落,物价指数走高,对于下半年的中国经济,“滞胀”、“硬着陆”的担忧不断涌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表示,2011年内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降,这是肯定的但并非急剧下滑;根据十二五规划,实现7%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没有问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将基本结束。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逐步迈入“稳增长”和“稳物价”的“双稳”通道。今年中国GDP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在9.5%左右。
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由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时大幅下滑和其后恢复性大幅回升的‘非常状态’,正向适度增长区间的‘正常状态’转换。
尽管下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着控通胀和紧缩政策持续的压力,但一系列新的投资导向性政策的出台,依旧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欧债危机升级仅影响出口贸易
难撼中国经济增长大局
■本报实习生 刘 伟
继上周穆迪下调希腊以及葡萄牙债务评级,12日穆迪又将爱尔兰政府债券评级由Baa3下调至垃圾级Ba1。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欧债危机有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欧债危机短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
意大利成关注与争议焦点
欧元区当局于11日举行两场会议,首先是试图防止债务危机向意大利蔓延,并继续磋商第二轮援助希腊方案。但会议未透露将采取何种措施打破当前欧债危机僵局,也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随着欧债危机的升级,股市普遍遭遇重创。上周五,意大利股市、债市双双暴跌,意大利股市当天重挫3.5%,创近五个月来最大跌幅。而在债市,投资者对偿债能力的疑虑大大推高了欧元区国家的举债成本,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都在周二触及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0年意大利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约占欧元区的16.9%,仅次于法国的21.0%和德国的27.2%;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的GDP在欧元区的占比分别为2.5%、1.9%、1.7%、11.6%。
有业界人士对此指出,由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的GDP在欧元区的占比较小,意大利在欧元区重要性远远超过希腊和爱尔兰等国。虽然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在欧元区里处于较低的水平,2010年占GDP的比例为4.6%,但仍比《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3%要高。另外意大利的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0%,在欧元区内仅次于希腊的142.8%。一旦意大利陷入债务危机,不但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援救,反而会把欧元区和欧盟其他国家也拖下水。
针对市场对意大利债务的紧张情绪,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斯马吉11日指出,市场恐慌情绪过度,“意大利是一个富足的国家,永远不可能出现无力偿债而违约的现象”。
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口
据IMF声明称,今年发达经济体平均负债率将超过100%。解决欧债危机要想办法下调平均债务率,会导致财政出现大幅度同步紧缩,这将严重冲击我国的出口增长。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来看,欧债危机对我国仍不容忽视,但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可能会对保障房等方面适度放宽,进行结构性调整。随着欧债危机的加剧,预计二、三季度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大,至少到四季度影响才会逐渐减小。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此也表示,欧债危机势必减少我国低端商品的出口量,使出口恢复放缓,但这并不违背十二五规划扩内需、出口升级的初衷。除了对贸易的影响,短期内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并不明显。
上半年经济数据精评
◆20.4459万亿元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5.4%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
◆32.9%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
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
◆85833亿元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38%。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579亿元,同比增长16.2%;商品零售76254亿元,增长16.9%。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36108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汽车类增长1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12076元
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1.5%,转移性收入增长9.9%,经营净收入增长31.2%,财产性收入增长20.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0.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0%,财产性收入增长7.5%,转移性收入增长23.2%。
◆1.7万亿美元
1至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
◆50.9%
6月中国PMI报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逼近50%的警戒线,创28个月以来新低。
今年以来,PMI整体呈现回落态势,继3月份季节性小幅上升之后,已连续3个月下降,总跌幅达2.5个百分点,PMI正逼近荣枯分水岭。
◆3.1975万亿美元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4716元人民币。
◆14.3%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10.7%;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1%。重工业同比增长14.7%,轻工业增长13.1%。39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熊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