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预测三季度GDP增速或低于9%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 00:43  经济参考报

  PMI持续回落预示经济增长减速,机构预测——

  三季度GDP增速或低于9%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落。同日汇丰中国发布的PMI更是仅为50.1,为11个月低点。作为披露的首个6月份经济指标,市场分析认为PMI的连续回落意味着二季度GDP增速将较一季度有所放缓,而三季度的GDP可能进一步回落至9%以下,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微调。不过从全年来看,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减速 二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

  对6月份的PMI数据,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含义相近的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调,预示未来经济增长率可能继续降低。”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专栏)表示:“6月PMI确认经济活动和通胀均在降温。”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报告更是提出两点问题需重点关注: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去年12月份以来持续回落,并且幅度较大,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也出现明显下滑,这些数据反映出国内外需求增长较为疲软;当前国内大型企业发展势头减缓,中型企业差强人意,而小型企业则较为困难,最近两个月小型企业PMI指数以及主要分项指数均回落到50%以下。

  由于官方PMI已经连续3个月回落,结合各方面已经公布的4、5月份数据,市场普遍预测二季度GDP同比增幅将弱于一季度的9.7%。

  “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面临较多不利因素影响:电力供应短缺使工业生产受到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在加剧通货膨胀预期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控及车市不景气使得消费承压;欧洲债务危机风云再起,使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不利变化。4月份工业增加值下降超预期,PMI指数也连续走低,这些都显示二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减速。因此,我们将二季度国内GDP增速预测由原来的10%调低到9.5%。”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兴业银行研究总监鲁政委(专栏)也表示,在增长方面,除城镇固定投资在保障房、农村水利建设和前两年已开工项目的支撑下可能一枝独秀外,消费、出口预计都会继续回落。预计第二季度单季GDP同比增速在9.5%左右。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4%。上海证券预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8.8%。

  不过也有不同意见。华泰联合证券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8%。该券商认为,需求扩张放缓的势头在二季度表现并不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有所加强,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在较低的基数作用下,二季度的GDP增速将比一季度略高。

  走势 三季度GDP或低于9%

  作为领先指标,PMI被用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连续的回调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降低。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本轮宏观调控的正常反应,体现了国家调控的效果。问题在于调控是否会在未来导致经济减速超预期。任何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都是希望让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增长区间之内。但实际上无论是调控的方式、力度,还是经济运行的自身情况变化或者国外因素导致的外部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实际增长并不处于这一合理区间之内。所以对调控力度的把握是当前问题的关键。

  中国银行预测,三季度我国GDP将增长9.3%左右。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三季度,我国经济将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国际看,受制于高油价、工厂产出减少和房地产市场低、财政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美国经济放缓的程度将超过预期;欧元区外围国家短期刺激经济和长期财政重建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财政挑战造成金融动荡,下行风险再度增加。日本经济正在遭受大地震和巨额财政赤字的双重打压。新兴经济体在政策紧缩下经济增长放缓,而通胀压力依然巨大。

  从国内来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规划项目投资需求较大,随着各类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到位,我国传统施工旺季的到来,二、三季度一些新项目将集中开工,投资需求有望较快增长。截至5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项目总体开工率仅为32%。由于保障房建设一头连着民生和政府承诺,一头连着钢筋、水泥和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国家将加大力度,督促、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快保障房建设,这将对下半年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企业库存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和经济增长面临着向下调整的压力。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则认为,三季度的GDP增速存在低于9%的可能。他在2日举行的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说,当前投资趋势明确,消费走势平稳,但是进出口形势的不确定性较大。尤其是日本核危机以及中东、北非的动荡加剧了世界经济下滑而物价上升的趋势。日本核危机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退核浪潮,导致在未来三到五年里,能源的供给长期紧张。

  北非、中东作为德国主要的出口地,近期的危机将影响德国,进而是欧盟经济的复苏。更进一步,如果危机扩大,国际石油价格将可能在120美元之上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还有进一步下滑的空间。”宋立表示。

  微调 宏观政策可能适度转向

  出于对经济可能持续下滑的担忧,同时考虑到未来物价涨势有可能回落,当前建议宏观调控政策适度转向的呼声加大。

  如宋立就认为宏观政策需要观察、调整、分化。他说,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由于经济往下走,未来可能还要继续往下走,似乎进一步紧缩的必要性不是太大了,经济到了观察时期。

  宏观政策可能需要适当调整。之前采用的政策都是需求管理政策,现在要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的变化,食品供应体系的变化,国际上流动性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问题,这些都是供给方面的冲击,所以政策下一步可能需要从供给方面做文章。

  再次是政策可能需要分化。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需要不同的工具,一个政策目标只能用一个工具。现在因为政策目标分化了,经济增长往下走,物价增长往上走,这时候必须对工具进行分化。下一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就是在货币政策内部,反通胀的政策也不能触及到经济的增长,这意味着需要不对称地用政策工具。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微博)也建议宏观调控“重新回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他在日前的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物价上涨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在这形势下,无论是加息还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终结果都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

  黄桂田也认为,当前我国物价上涨态势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虽然流动性过热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是这些问题很难靠货币政策在短期解决。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应该兼顾最终目标——增长和就业。所以建议下一步货币政策以微调为主,注意把握力度。

  与此同时,下半年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是应该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和转移支付。同时加大对能够较大影响CPI权重的部门,如农业的支持力度,防止因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农产品供应短缺,进而导致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

  当然,建议宏观政策微调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日发表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表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实质性放缓。投资维持高位运行、出口处于常态化区域以及“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的协同效应”确保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实质性放缓。预计在“控通胀、调结构”的压力以及反危机刺激性周期的告一段落后,中国经济将正式进入“次高速”增长期,以内需为主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开始启动。

  上海证券也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在四季度见底回升。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政府已注意到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情况,随着未来经济转型的推进,以及对高耗能行业的压缩力度加大,经济体系中的库存消耗逐渐接近正常区间下方,未来产出增长将逐渐恢复。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