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2月20日电 (记者刘雪 王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宣布,自20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50元,这只悬了很久的“靴子”终于落地。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成品油调价兑现有利于刺激市场释放资源,消除潜在的“油荒”隐患。同时由于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高趋势明显,预计我国成品油调价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上涨幅度打折扣
2011年的第一次成品油调价,比以往来得要晚一些。根据国内多家能源研究机构的监测,早在1月下旬,成品油调价的窗口已打开,但考虑到春节因素,市场已猜到调价要拖至春节之后。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成品油调价参考的原油价格之一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受中东局势影响,突破每桶100美元,带动三地原油变化率不断攀升,成品油调价已不可避免。根据东方油气网监测,截至2011年2月17日,布伦特原油现货、迪拜原油和辛塔原油评估价平均为101.633美元,三地移动平均值97.809美元,三地原油变化率为11.499%。
这是自2009年我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三地原油变化率出现的历史最高值,而从当前国内油价上调的幅度来看,这也是国家对涨价打折力度最大的一次。
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表示,如果完全按照三地变化率涨幅来调整,上涨幅度可能超过每吨800元,而考虑到国内通胀压力及市场承受能力,这次调价差不多打了“四折”。
中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高级工程师丁少恒也认为此次涨价的幅度低于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上调幅度在每吨500元左右。“对待成品油涨价,国家往往会打折,因此在预判的时候早已考虑了打折的因素,但没想到此次打折幅度如此之大。”
调价消解“油荒”隐患
近年来,油价的变化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在成品油调价“靴子”尚未落地之前,较为明确的调价预期早已在市场上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调价预期之下,中间商囤货赌涨价已成为普遍的市场行为。”廖凯舜表示,由于调价窗口在1月底已打开,因此,在春节之前,已有很多中间商囤积资源,春节之后首周(2月9日-13日)还有部分中间商积极补货,以期调价之后套利。这种囤货惜售的举措一旦演变为疯狂,就容易酿成“油荒”。
果不其然,在强大的推涨动力之下,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早已提前启动涨势,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价差逐步缩小。近日来,福建、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主营单位上调汽柴油批发价。截至目前,汽油价格较春节前平均上涨每吨50元,而柴油上涨每吨20-30元,其中,柴油社会批发均价与零售规定均价仅有每吨71元的价差。
“批零价差的缩小无疑为加油站造成经营压力,预计此次及时调价有助于刺激市场释放资源。”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表示,如果调价迟迟不落实,进入3月份,春耕、基建开工用油高潮将陆续启动,批零价差可能被压缩殆尽甚至出现批零倒挂,可能导致加油站无利可图,被迫关闭,酿成“油荒”。
成品油调价“靴子”落地后,中间商有望陆续释放资源,炼厂炼油盈利也有望恢复。钟健表示,进入2月以后,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原油结算价环比上涨大约每吨260元,国内炼厂炼油盈利呈现与成本持平或略有亏损的境地。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有利于提振企业的炼油积极性。
高油价时代成品油调价难度加大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已备受社会质疑。在2011年步入高油价时代之后,如何才能既不让消费者承受过重负担,又维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防止“油荒”再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2011年是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难度较大的一年。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改革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国内通胀压力缓和;二是国际油价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但当前国内通胀压力较大,国际油价上涨动力明显,如果推动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就意味着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并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水平。
林伯强建议,在此背景下,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不可冒进。对于新阶段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何实施,他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控制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涨幅,通过降低税费等方式为企业减负,保证其生产积极性。“通过减税来减轻石化公司的原油成本压力是很多国家惯用的方法。”
第二种:维持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顺势调整,允许国内油价涨上去,通过补贴的方式帮助特殊群体。
对农林牧渔行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等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充分落实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对于普通消费者,在完善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的同时,也可通过多种方式给予补贴。比如,在加油站设补贴点,车辆加油之后给予部分资金返还,以补贴消费。
复旦大学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力波认为,我国成品油价格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推动生产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让消费者享受更多福利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