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11年央行首次加息 > 正文
兔年新年刚过,中国人民银行就在2月8日晚间宣布,自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06%。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首次上调利率,也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每次加息都有人惊呼我国将进入加息通道。专家分析认为,在今年通胀形势严峻的现实下,一次小幅度加息并不能解决问题,日后可能还有数次加息。此外,由于面对相似的问题,其他国家可能相继进入加息周期。
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
经过本次加息之后,央行的整个货币政策的意图基本统一:
首先,经过本次加息,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重新回到金融危机前的3%,这意味着央行对今年CPI增长回到3%不抱乐观;其次,经过本轮加息之后,5年期的存款利率达到5%,负利率的状况大为改观,这对一直具有强烈的通胀概念的房价而言,无疑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第三,本轮加息的力度选择依然是0.25个百分点,幅度并不大,但选择的时机非常果断,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胀的底气很足。通过本次加息,已经在宣布,中国的货币政策将进入从紧和加息的周期。
这次加息是意料之中的。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表示,现在看来,央行的动作还是以小步多动为主,不愿意选择一次性大幅调整,仍然选择老的做法。他说,从央行三次加息的举动来看,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后期还有加息动作。
当然,今年央行在政策的选择上依然面临很多两难局面,在中国进入加息周期之后,热钱的推动对于资产价格和输入性通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考虑到金融危机刚过,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依旧不牢固,如果过度收缩信贷,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将是农业和中小企业。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连续加息会增加企业运行的成本,也会给银行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风险,因此多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如何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间的关系,将时刻考验货币当局的调控智慧。从目前来看,加息依然是最有效的选择。
各国加息动态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仍坚守低利率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为了预防通货膨胀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纷纷上调银行利率,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中央银行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就曾多次宣布加息。
美国坚持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涨。有部分美国经济学家就尖锐地指出,当前美联储钻进了一个怪圈,其货币政策所依据的经济数据如CPI持续低迷一方面是因为核心通胀率的低迷,比如粮食和燃料价格因消费不足而低迷。但是另一方面,少数金融机构掌控的商品市场价格却飞速飙升,坚持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只会便宜那些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吸取教训的机构,同时让全世界背负通胀的压力。
泰国央行此前宣布,为抑制通货膨胀将加息25个基点至2.25%,政府还出台了控制食品价格的政策。
自去年7月以来,韩国央行已经三度加息。1月13日,韩国央行又暗示今年3月或4月份将再度加息。
印度总理办公室1月13日宣布采取提供补贴、限制出口、打击囤积和成立协调机构等多项措施,以控制食品价格上涨。
印度尼西亚政府也在1月20日表示,将取消小麦、大豆、化肥和动物饲料等5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旨在压低食品价格涨幅。
新加坡亚洲新闻频道电视台网站的报道说,新加坡央行在4月加息的机会将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1日在新加坡发表演讲时谈到了加息的问题。他说,新兴经济体虽然较平稳地度过了危机,但面临经济过热甚至是“硬着陆”风险。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期的持续加息很可能带动周边国家相继进入加息周期。同时欧盟、英国目前看年内也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将会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