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短短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样的上调频率自1985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以来尚属首次。据估算,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算上上次准备金率调整,共冻结流动性6000多亿元。
“短短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样的上调频率自1985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以来尚属首次。据估算,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算上上次准备金率调整,共冻结流动性6000多亿元。
●一个月两次上调,自1985年以来尚属首次
●可冻结流动性3000多亿元
●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的历史高位
11月19日晚间,央行宣布,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全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时距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
“短短一个月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样的上调频率自1985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以来尚属首次。”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意在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减轻通胀压力
近期,通胀阴影悄然袭来。10月份CPI超预期上涨4.4%,创下两年来的新高。
“当前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多”,丁志杰分析,近两年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加之中国由于经济增长较快、人民币升值,吸引了逐利资本的持续流入,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十分充裕。美国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诱发国内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头,使本已过多的流动性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支付能力和购买力。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正在加快。时下,存款出现活期化现象,储蓄也在流出银行体系,10月份住户存款减少了7003亿元”,丁志杰说,“而这使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据估算,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算上上次准备金率调整,共冻结流动性6000多亿元。专家认为,一月两调准备金率,意在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减少银行可贷资金、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从而有利于减轻通胀压力。
央行调控可能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但也不能排除未来加息的可能性
这一次,为何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许多人预期的加息?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能“立竿见影”地回收过多的流动性,而加息虽然也能抑制通胀,但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加息可能会增加套利空间,从而加大“热钱”流入的压力。
“近期沪深股市连续下跌。我个人认为,也可能考虑到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使管理层选择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丁志杰坦言。
“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表明央行的金融调控可能以数量型工具为主,但也不能因此而排除未来加息的可能性”,郭田勇说,“因为负利率的长期存在,会带来储蓄搬家等后果,将加大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风险”。
此次上调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突破17.5%的历史纪录,达到18%的历史高位。如果算上差别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已高达18.5%至19%。准备金率这么高,会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
“准备金率提高后,银行可贷资金虽然少了,但由于流动性收紧,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和范围将扩大,从而扩大存贷款利差,使银行能‘以价补量’,对冲准备金率上调对利润的不利影响,因此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不大。”丁志杰说。
对股市的冲击不会像上次那样猛烈,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上
央行上次提高准备金率的第二天,出于对物价走高及货币政策未来走向的担忧,沪深股市冲高回落,并在此后几个交易日内持续下挫,市场对政策收缩已提前作出反应。有市场人士认为,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并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尽管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但冲击力不会像上次那样猛烈。
在我国金融体系内,股市流动性与银行流动性分属不同领域,股市流动性以客户保证金为主,其变动与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的预期有关,不会直接受到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因此,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层面上。
不过,业内人士也认为,应关注紧缩政策连续出台的累积效应。从近一个多月的情况看,先是差别化地提高了6家银行的准备金率,接着又上调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此后又两次全面提高准备金率。如果未来紧缩政策继续保持这种趋向,可能会在某一时点产生明显效应,从而影响到股市的资金供给。(记者田俊荣 许志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