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二五GDP目标增速或在7%-8%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5日 00:49  21世纪经济报道

  肖明

  位于北京西客站往南的京西宾馆一片喜气。

  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这里召开,并讨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大计,并衔接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位人士指出,本次会议确定的建议,将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供依据,该纲要目前已经初步编制完成,进入润色阶段。一旦上述建议通过,未来纲要经过修改后,将于明年3月5日被全国人代会讨论通过,变成下五年的发展蓝本。

  这位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有望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强化结构调整目标,尤其是环境、气候等约束性指标,并将增长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上述会议精神,已经由目前下去的24路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分别在各地开始做传达。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十二五”期间的确没必要考虑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GDP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即使一直强调结构调整,但是经济仍会快速增长。”他对记者谈起“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指标时说。

  根据他的测算,今年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按照10年人均GDP再翻一番的要求,每年经济增速在7%-8%即可。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在2020年人均GDP有望向8000-1万美元冲刺。但是即便如此,这仍在世界排名80名以后,而且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仍可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GDP增速7%—8%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确定的速度是“七上八下”,即年均GDP增速在7%-8%之间。

  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再过10年人均GDP再翻一番,则每年只需要7.2%即可。“由于到了‘十三五’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所以‘十二五’增速可以定得高一些,这样仍可采用‘十一五’的7.5%,但是考虑地方定的指标比国家层层拔高,国家也可以定得稍微低些。”这位专家说。

  据悉,“十五”的预定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是7%,实际增速是9.5%。“十一五”预定的速度是7.5%,实际在10%以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发布报告认为,G-3经济体中期经济增长乏力,中国出口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将经济增长重心转向国内消费。为此,下五年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回复近几个周期以来持续的双位数增长,这一观点已得到普遍共识。

  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调整增长模式而非加快增长步伐,所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额年度实际GDP增长目标(与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定的通常为8%的当年增长目标不同),可能维持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设定的7.5%不变。

  李新运认可这个看法。作为山东经济学院教授的他,今年专门给国家发改委、山东等多个省份测算“十二五”的指标。结果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实际的经济增速会实际平均达到9%,低于“十一五”10%以上的增速。原因是中西部经济发展很快,全国的投资项目仍很多,只是投资增速有些放慢而已。

  而地方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想法,和过去“十一五”一样都比较大,比如有3个省市经他测算的“十二五”增速将分别达到10%、11%、12%。特别是有2个直辖市的经济增速比较高,在11%-12%。但是李新运认为实现难度并不大。“西部省市基数低,投资的空间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都很大,12%只是规划的速度,实际增速更快也不是没可能。”他说。

  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即便公布,实际规划的指标并不是很多,可能只有GDP、能耗、碳排放等核心指标,更多的指标,可能要等到“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结构调整将是中心任务。

  而这样的调整实属非常重要。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所所长杨宜勇指出,过去几十年都在强调结构调整,现在好字当头,好与快要结合,就需要解决一些结构日趋恶化的问题。这包括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等。

  比如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目前仍在拉大,只是这个差距拉大的趋势有些放缓。他指出,尽管就业良好,但是收入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就业不能仅仅需要数量,就业质量仍需要改善。“他们需要体面的工作,绿色的工作。”杨宜勇在10月12日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后者增速高于前者,不过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基数大,实际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未减少。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一位专家则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发生转换,即更多的依赖内需增长,特别是消费,而不是依赖外需的出口。从区域角度看,更多的是依赖中西部加快增长,而不是东部。

  从产业的结构看,更多的要依赖服务业,而不是农业。从收入增长来看,国民收入更多地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而不是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快速增加。从具体的投资走向来看,则更多的依赖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的投资,而不是对高耗能等产能过剩产业的投资。

  这种转向还与国际形势变化有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坦承,由于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势必在未来几年将转化成更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一定能有市场。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就是证明,而那些高耗能产品,一旦西方国家实施碳关税,将很难再有国际市场。

  “再不转变方式,就说不过去了,明年经济最主要的结构问题,如果再像现在为了达到节能目标,实施临时抱佛脚的限电,显然是难以持续的。”范剑平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