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压力与经济放缓并存 专家预测加息可能大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 10:08  南方日报

  上半年宏观经济情况很复杂,经济增速下滑是不争的事实,提振经济似乎也是箭在弦上,但是,8月高企的CPI以及难断的未来走势,再加上楼市过剩的流动性,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

  昨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中指出,下半年一些农产品价格仍会高位运行,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加强调控。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宽松而部分领域从紧将是政策方向,然而,加息与否仍然是决策层的两难抉择,专家建议,长期来看,要使经济正常运行,应该多用货币政策,通过市场调节达到调控目的。

  经济形势复杂令政府两难

  张平指出,今年以来,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下半年一些农产品价格仍会高位运行,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而游资炒作和各方面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也会放大市场对价格上涨的预期。

  同时,楼市政策也一如预期那样,将从需求和供求两方面入手,坚决实施调控政策,张平指出,一方面进一步落实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措施,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土地供应,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

  专家认为,未来的政策似乎已经有了思路,对症下药就是未来调控的方向,未来紧缩政策只会在一些局部领域,总的来看,并不会出台紧缩政策。

  张平26日说,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从国际看,尽管目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固,复苏中的风险隐患依然较多,复苏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结构性和系统性风险仍很突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相当复杂。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经济形势很复杂,一边是通胀压力,一边是经济增速下滑。

  他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下半年经济整体出台紧缩政策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调整利息率的概率也相对较小。但是会在一些局部领域,针对某些行业继续贯彻紧缩的政策,比如房地产等。这些都是国家坚决整治的行业。”

  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指出,输入型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降低社会通胀预期。

  未来央行加息可能性较小

  分析人士指出,要解决目前经济的复杂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而长期存在的负利率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因此,加息迫在眉睫。然而,据权威人士称,对于加息的议题,央行已进行过讨论,但大部分官员主张不加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是下行风险,并不是过热。因此,作为前瞻性宏观调控的货币工具———利率,不宜进一步紧缩。

  也有人担心,提高利率只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进一步提高流动性风险,这也是决策层一直担心的问题,因此,到目前为止,已连续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银根,有分析,下半年可行的做法仍然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甚至认为,考虑到经济增速放缓,信贷运行平稳,以及欧美维持低利率因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概率也不大,毕竟上半年央行已经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除非发生大的突发事件,否则不会这么短时间内改变政策的。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上周六表示,中国经济下滑趋势已经形成,宏观调控的方向可能更倾向于阻止经济下滑。

  “未来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小”,李扬甚至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可能性也较低,反而存在下调的可能。

  调控将逐步探触深水区

  专家普遍认为,决策层出台政策调整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来看,要使经济正常运行,应该多用货币政策,通过市场调节达到调控目的。“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光靠行政手段是不能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出台整体性的经济政策。”刘煜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张平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时还表示,下半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编制“十二五”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不仅关系到2010年经济成果,还关系到对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判断,而下半年政策的出台也将被视为向“十二五”规划过渡。

  刘煜辉告诉记者,“可能会推进一些局部改革,调整结构,逐步探触深水区,比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垄断行业等等,逐步实现国家资本战略撤退,增加民间投资。这些整体逐步的改革措施会使下半年经济更好地向“十二五”第一年过渡,为完成下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做好铺垫。”(记者 吕天玲 实习生 周祖燕 周思 鄢杜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