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群 张小乐 实习生 朱思文)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3.3% ,创下年内新高,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消费增速指标出现回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7月份CPI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翘尾因素影响,7月份CPI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形成的,另外1.1个百分点是新涨价因素。二是在新涨价中,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7月份天气多变,洪涝灾害较严重,造成蔬菜、粮食、鸡蛋一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5%。
关于价格后期走势,盛来运指出,既存在推动价格上行的因素,也存在抑制价格继续上涨的因素。上行因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传导。下行因素也很多,包括经济适当回调,翘尾因素减弱,以及国家对通胀预期的管理等。总的判断是,抑制价格上行的影响可能要大于推动价格上升的影响。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建伟等专家认为,随着货币信贷增速平稳回落,欧债危机以及中国新汇改舒缓输入性通胀压力,下半年一系列因素都有利于制约通胀压力攀升。全年物价控制在3%以内问题不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