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工作会议勾画改革路线图 15话题提上议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 07:59  中国网

  金融国资委等十五大话题提上议程

  上半年就有多家媒体报道,按惯例五年召开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可能提前至今年下半年召开。尽管召开时间尚不能确定,但市场人士预计,如果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在年内召开,内容可能包含15方面的话题,涉及20个部委,这方面的调研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此次会议将深刻影响我国未来金融改革方向。

  据推测,这些调研中的话题可能包括:欧美金融业暴露的问题及如何防范国内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金融业监管的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机构;银行资本金的补充问题;破解小企业融资难;中小金融机构审批权限的放开问题;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加强金融机构班子和高管人员管理;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无论最终的议题如何选定,以上都是目前金融体系中最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此时酝酿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处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内外部环境突变之时,也是中国金融业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如何继续深入推进金融业改革,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首当其冲。因而被认为可能是此次会议中的核心话题之一。

  银行业当下面临的问题比较棘手。自2008年底到2009年底,为确保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的完成,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9.59万亿元,巨额信贷背后,贷款集中度问题突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和房地产信贷风险集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兴业银行(微博)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表示,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以及将商业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进行扣减等监管政策,都已体现了国际最新的监管思路,有助于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但站在金融业全局考虑,央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认为,目前的监管主要是微观监管,对整体的系统性风险特别综合经营造成的风险传递,现在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衡量手段。

  这就涉及到宏观审慎监管以何载体承担,涉及到未来的金融监管格局的重整,难度颇大。

  完善金融业监管协调机制

  中国平安(微博)收购深发展、银行系保险公司逐一设立……一方面是金融混业的步伐越走越大,另一方面是分业监管体制下,不同监管部门的冲突与日俱增,因此完善金融业监管的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监管自然成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议题,这也是如何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问题的进一步延伸。

  其实,关于金融业的监管协调问题早有涉及,在职能交叉产生的监管空白问题之外,一行三会多年来一直努力试图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但是在执行层面上暴露出种种问题和困境。市场人士预期此次会议可能取得突破。

  2003年监管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但在执行层面,监管协作基本缺失,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构,由此导致联席会议的决策效力不够,流于形式。

  针对当前的混业经营实践,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特别是针对混业经营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乃当务之急。

  对此,有人士建言,以国务院下属常设机构方式设立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赋予实质性的监管职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对此表示,如果能在三会之上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可实现主动有力地混业监管,三会将予以落实配合。

  除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需要建立,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解决国有金融机构的归属管理权的问题也需要明确。

  早在2004年关于成立“金融国资委”的消息便见诸报端,其中所涉及的核心角色之一便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2003年开启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汇金相继帮助几家国有银行完成财务重组、股改、上市之路,部分承担了“准金融国资委”的职责。近年来还通过参股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微博)、国泰君安以及中国再保险、新华保险等,掌控了更多金融国资。

  但由于对汇金的赋权不明,汇金的出资人职责也并不完整。近年来,财政部金融司在保值增值、薪酬厘定、股权激励、重大投资等多方面屡有新规,虽然完善了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基础制度,但此种以行政手段越过汇金直接履行出资人诸多职责的做法,各方争议颇大。而几大金融监管部门,也存在着代行部分出资人职责的现象,如对国有金融机构的人事派遣。

  是赋予汇金明确地位,还是成立金融国资委,究竟以何种方式解决国有金融机构的归属管理权问题,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关系着我国金融业的稳健有序发展。

  债券市场应统一监管

  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被认为是目前金融体系构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中最急迫的问题之一,因而极可能在会议上提出。

  发展债券市场早已不是一个新课题。自1997年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场外交易(银行间市场)为主、场内交易(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体系。

  但从总量看,我国债券规模还比较小,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韩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同时,我国债券结构也不合理,国债、央票和金融债占全部债券托管余额80%以上,而企业信用类债券占比则不足15%,我国非金融企业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主要是长期以来受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束缚,在债券发行、交易、托管等环节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由于监管不统一而导致了债券市场在上述几个环节存在分割,比如债券跨市场发行和交易受到制约;投资者不能跨市场投资和交易,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实现债券市场统一监管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是我国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的前提和基础。有业内人士建议,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债券统一集中监管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把现有的各个主管部门中有关债券审批和监管的具体职能独立出来,由证监会负责债券市场的发行、交易和运行的统一监管。

  专家建议,一旦建立起债券市场统一监管体系,那些阻碍跨市场发行、投资和交易的制度因素就会迎刃而解,由于建立债券统一监管体系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现阶段可以先从建立统一跨市场的托管结算体系入手,这是打通两个市场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实现债券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共同促进两个市场的发展。

  “都是难啃的骨头”

  回顾前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无不适逢改革的关键当口。1997年正值东南亚“金融风暴”,面对银行业不良贷款高企的状况,中央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剥离。另外,把证券、保险监管职能从央行剥离,“一行两会”的监管体系就此形成。

  2002年,因应加入WTO的局面,中国的国有金融管理体制再次发生调整: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设立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直接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

  2007年的改革进行得更为波澜壮阔,正是在这届金融工作会议上,为农行股改定调。农行按照另外三家国有银行的股改路径进行改制,随后注入资本金、成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甚至是上市融资。

  防范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加强对“大到不能倒”的机构的监管、建立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机制、对金融高管实施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等,这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新课题,而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顽症也待破解。

  专家表示,按照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逻辑,如今剩下的都是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难点问题。在这个时候进行的各种改革举措,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思考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定位问题,需要对中国金融业的结构进行总体设计。

  分析人士指出,已经步入深水区的中国金融改革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每一项动作都面临着诸多外部压力。至于金融国资管理的问题、分业监管以及由此产生的协调机制的问题,无一不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的产物。如何平衡、突破、解决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记者 郑中)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