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等媒体质疑财政增长过快影响民生投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9日 09:56  央视《新闻1+1》

  2010年6月28日央视《新闻1+1》播出《“国富”之后,如何“民强”?》,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年1月到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3.5万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很快就将成为世界第二。从数字上看,我们的国家是越来越富,作为国民我们是否可以感同身受呢?

  (播放短片)

  解说:

  8万亿,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可能突破8万亿,今天很多媒体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这个数字上。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这个数字可以实现,又将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刻。

  央广新闻:

  这个数字主要是根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速预测出来的,中国今年前五个月的财政收入就已经达到了35470亿,比去年同期增加的8362亿,增长幅度高达30.8%。这一数字比去年前6个月的还要多两千亿,6月份地方财政也纷纷上报喜讯,很多的省市县均提前一个月实现了财政收入过万的任务。

  解说:

  修一公里路大概需要投入5千万,而人全县的孩子免费寄宿就读,每年的财政开支也是5千万左右。今年开始,从幼儿园到高中,巫启贤全部实现免费教育,而且孩子全部实施寄宿制,除此之外,年龄45岁的人进行各类技能培训,也都由政府埋单。

  从去年3月开始,每年投入1.5亿,陕西神木开始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对此,神木县县委书记认为,“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即使算经济账政府也挣了一大笔钱”。对于神木医改,卫生部部长陈竺感慨说,“神木模式全国大概五分之一的县都可以做起来”。钱,政府的钱到底应该怎么花,正在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

  (2010年6月28日)

  主持人:

  从今年的7月1号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就将开始实施,不过记者在江西等地调查发现,目前各地的具体实施政策还没有出台,一些细节也没有明确。

  胡大洋(江苏省医保中心主任):

  各个地区筹资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差距比较大,就我们江苏省范围里,也存在这个问题,苏北跟苏南的筹资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解说:

  钱,同样是钱,江苏省抚州市对媒体表示,如果有300万,唱凯提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加固,而此次垮堤造成的损失却是10个亿;钱,还是钱,山西平遥县,每年仅公务接待就要几万人,费用高达几千万,而县城自己却没有资金修缮城墙;钱,还是与钱有关,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社保制度推进,当然还有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今天面对8万亿的政府财政收入,很多人也看到了改革的契机。

  (2010年3月23日)

  主持人: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22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将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解说:

  面对眼下社会最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就表示,收入分配方案今年应该会出台,因为中央提出有关方针已经有几年了,现实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如果再不解决,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6月9号,国家税务总局也推出了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这被很多人认为是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的推进。

  今天有媒体评论就说,个税改革已经不容我们再说,且无多少闪躲的余地。

  丁学东(财政部副部长):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了3.48%。

  解说:

  6月2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审议,在这份纲要中,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4%,记得2002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事实上,与财政收入或超8万亿同一版面有人也在呼吁“教改下一步要动起来”。

  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也成为今年的关键词。预算公开、财政公开,尽管一直在呼吁,但6月15号,由上海财政大学公共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省级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以100分为满分记,排名榜首的福建也仅仅只得了16.57分。

  在今天,有人对不少省份财政透明改革仍在观望,财政透明都缺乏实质进展。

  (2008年3月18日)

  温家宝(国务院总理):

  71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解说:

  2008年,两会中外记者见面会,而当时刚刚公布的2007年财政收入是5万多亿,当时温家宝总理说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如今,面对今年财政收入要超8万亿的可能性,医改、教育、收入分配制度、个税体制改革政府财政透明度的推进等等,所有的改革似乎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主持人:

  俗话说,只有没钱的不是,没有有钱的不是。但现在咱们有钱了,却发现怎么花却是个问题。

  白岩松:

  有钱也有不是,不是那句话说得好吗?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钱也不是万能的。怎么说呢?比如,我记得咱们在节目中,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改革前20多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挣钱,今后主要的挑战是如何花钱,因为在花钱里头蕴藏着我们最期待的词汇,像尊严、幸福、和谐、公平等等,你就突然发现,我们看似很富,但是有些领域很穷,看似有些领域很穷,但是大的国库又很富。

  主持人:

  其实刚才岩松也说出了两个严肃的现象,我们也发现了两个矛盾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就连线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

  刘所长,首先您给我们解释这样的一个矛盾的现象,因为财政收入马上就要成为世界第二了,这是不缺钱,但是我们看三百万的资金缺口有能够让唱凯堤抚河决了堤,从这个情况看,我们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缺钱不缺钱都是相对的,相对于我们国家老百姓对公共服务强烈的需求来说,我们的钱应该说是相当紧张的。但是我们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把现有的钱怎么花好,花得有效果,花得让老百姓满意,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

  主持人:

  刘所长我说的这是一个矛盾现象,还有一个矛盾现象,大家非常关心,我们也看到这个数字了,1到5月份财政增长的幅度是30%,但是这些年造成劳动者的报酬增长却这么缓慢,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