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预计2010年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将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5月、6月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在3%左右,上半年平均涨幅预计将在2.5%左右。图为201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涨幅创2008年11月份以来18个月的新高。
随着CPI的攀高,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也越来越高。
“单纯从防范或者遏制通胀预期而言,加息是有必要的。”尽管如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却并不赞同目前已到了加息时机的观点。他认为,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经济形势都不甚明朗,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也会加大央行对于加息的顾虑。
中国经济或现拐点
“中国现在从经济增长来看,未来的不确定性比较大。”郭田勇告诉记者,一些投资机构在与他的交流中表达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拐点的观点,“我同意‘拐点说’,但还要看是往上拐还是往下拐。”
根据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经济增速为11.9%,这使得很多专家开始担心未来经济过热。“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加息既有利于遏制通胀又有利于防范经济过热。”但是郭田勇认为从这段时间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元汇率暴跌,而且可能不断蔓延,使得全球经济未来走向不明;而从中国本身来看,随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所进行的调控,房地产未来投资数量增速必然出现大幅下滑。“一方面是投资下滑,另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中国出口下降,这样来看,中国经济也具有向下出现拐点的趋势或者说向下进行调整的可能性。”郭田勇据此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加息,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地方债务成制约加息因素
与此同时,地方债务也成为制约央行加息的重要因素。
据银监会统计显示,到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同比增幅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部分省市的贷款融资总量甚至数倍于它当年的财政收入。郭田勇指出,地方融资总额不光从总量上来说比较大、比较严重,同时管理上也比较混乱。“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出台,未来如果土地降价,地方政府财政可能会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是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归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地方融资平台的来源除了银行外,另外还有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
“地方债务的大量产生,银行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这不仅由于各大银行为了回应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从操作上来讲,也缘于贷款给政府显然会比贷款给一般的中小企业风险要低得多。“这样一来,大量的资金就投到项目中去了。”
加息以后,地方政府还款量会大大增加,而这不仅会加重其负担,甚至会促使融资平台的问题更快发生。所以郭田勇断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量是制约央行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判断也符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今年年初所言,“中国的货币政策决不仅限于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增长,应该有多个目标。”
慎用价格型货币计量工具
对于大家热议的通胀问题,郭田勇认为其实从2009年上半年银行贷款7.37万亿元的时候,就已经引发了各方较强的通胀预期。“但是从现在来看,通胀预期一直还没有转化为现实。”
从货币供应量增加较多来看,总的货币存量较大,所以会出现通货膨胀。“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这么回事儿。”郭田勇说,货币增量虽然较大,但分配却并不均匀,“这些资金更多的是投向了房地产,而不是去操控物价。”
所以郭田勇认为,“在现有的货币政策下,鉴于之前的货币量较多,应尽量使用数量型货币计量工具,多吸回一些以前的货币量,把增长量对冲掉。”同时,“价格型货币计量工具还是要慎用。”因为从学术界到公众,都已经形成了将加息视作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固定思维模式。而包括在这次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各方还都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能急于退出。
防止多重政策出现叠加效应
还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仍未阴霾散尽,而这其间中国所得到的教训也可谓十分惨痛。
中国从2007年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甚至准备加息。直到雷曼兄弟破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再加上前期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经济立即遭受了双重挤压,最后国家不得不迅速出台4万亿元投资金融计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两天在视察天津的时候讲,要防止政策叠加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什么叫叠加效应?2008年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此时如果加息,一旦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甚至不断蔓延,国际出口就可能巨幅回落,再加上房地产调控,投资驱动力消失,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就容易再次出现类似2008年的多重叠加效应。”所以郭田勇认为,2008年的前车之鉴,也是让央行难以下决心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CPI破3%加息顺理成章
“开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时候,有人主张在升值的同时加息,因为升值可能会导致国内出现非常大的泡沫,所以要用加息来遏制泡沫。”郭田勇认为,这样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其目的就在于用加息的方式来控制泡沫,避免国内房地产产生泡沫。
“但是在我看来,升值又加息,就会给经济带来双重挤压。对于企业来说,升值就意味着成本升高,而一旦加息成本就更高了。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目前还是不可取的。”郭田勇认为,现在加息对央行而言“有点冒险”,而假如通胀率突破了3%央行再选择加息,各方就不会再有所质疑了。“央行现在面临一种窘境,如果CPI达到3%~4%,社会各方包括公众就都会一致认为央行应该加息。而如果CPI没有达到这样的数值,并且此后也没有发生通胀,加息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包括企业成本提高、银行贷款平台风险暴露等,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郭田勇判断认为,“如果现在为了遏制通胀率上涨而加息,道理上也讲得通,但问题在于,不去控制通胀率也未必会突破3%,控制又会以损害实体经济为代价,央行目前更多的还是需要以静制动。” (国际商报 陈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