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总理提防止政策叠加负面影响 八位专家细解(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5日 04:45  证券日报

  一是中国这次紧缩调控,包括房地产政策,出来的时间与2004年,2007至2008年调控不一样。前两次调控时间过晚,调控力度比较大。这次调控没有政府换届的影响,调控的时机比前两次都早,因为早,所以调控力度不应该那么大。

  二是从当前国内经济周期状况来讲,也不支持强有力的调控。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通货膨胀也比较高。2007年、2008年通货膨胀也比现在高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很快。现在通胀仍然很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在放缓,这两个周期性因素也不支持强有力的调控。

  三是从外部经济环境上来看,政府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判断比较谨慎。目前外部环境在好转,但起点很差,从政治周期、中国自身经济的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情况来判断,房地产紧缩不应该造成市场所担心的“经济硬着陆”。

  从宏观层面来讲,决定中国宏观调控最大的因素是通货膨胀。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判断是PPI在4月份已经触顶,随后会下行。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目前处在一个相对的平静时期,不会加息,信贷控制不会进一步收紧。如果到了四季度通货膨胀连续3个月下行,房地产价格下行,不排除整个信贷控制有所放松。

  宏观调控进入“观察期”

  高层对形势判断很清醒

  总理的讲话传递出,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变化分析清楚加以运用。

  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转型”,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这才能“治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对于加息措施会比较谨慎。总之,仍然强调政策实施的艺术性、灵活性。

  要“以静制动”,宏观经济政策先不要急于出台,或者不要出台力度太大的政策

  主持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总理发表这番讲话后,紧缩性政策可能会暂缓,各位怎么看?请各位专家谈谈,总理讲话对下一步宏观调控有哪些指导意义?

  刘煜辉:我认为,宏观调控可能会有一种犹豫的心态。

  魏凤春:总理提出宏观经济面临两难境地,那么,在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要权衡两者的重要性。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一个大的背景就是“转型”,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这才能“治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对于加息措施会比较谨慎,毕竟,加息后可能会使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总之,仍然强调政策实施的艺术性、灵活性。

  汪涛:温总理的这段话释放了一个信号——新政不会密集出台。我认为,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加息会延迟。年内加息的次数为1至2次。

  左小蕾:实际上,我国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仍然是粗放式。按照逻辑,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首先要了解我国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通胀预期环境下,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目标是什么,需要运用哪些政策工具。通过分析形势再进行判断。

  目前,我国的利率根本不需要叠加。因此,总理的讲话传递出,宏观经济政策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根据形势的变化分析清楚加以运用。

  王庆: 从温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策层面对内外部环境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 政府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的调控。

  今年是在整体宏观调控大的背景下对房地产进行的调控,房地产信贷控制非常严,对开发商控制非常严,这次不是一次整体的宏观的调控。对房地产调控主要是从需求层面上调控,还没有到限制开发商获得贷款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房地产调控针对需求面调控力度比上次大,针对供给面的调控力度不像以前那么大。

  郭田勇:要“以静制动”,宏观经济政策先不要急于出台,或者不要出台力度太大的政策。

  连平:就房地产来说,恐怕不能马上出台进一步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力度大的政策。在目前全球复苏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可能就在目前的状态下度过一个观察期,然后再决定。货币政策,加息的可能性目前也降低了。

  郝大明:这可能意味着紧缩政策过头了。现在应该进入一个观察期,新的紧缩政策可能会缓出缓行。

  加大对外部环境的研究

  谨慎把握国内政策

  一个月前,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因素还是通货膨胀,当时是全球大宗商品上涨引起了输入型通胀,迫使政策收紧,表现在信贷的收缩上。而信贷收缩可能会引起经济放缓,经济硬着陆。信贷收缩还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迅速显现,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主持人:对于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你们认为最应当担心的因素是什么?最大的风险因素是什么?

  郭田勇:我认为是国际形势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前段时间,有人说,中国经济可能要出现拐点,经济要探底。一方面,一季度经济增长势头很快,未来有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而且,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会形成第二波冲击,会对国内的经济造成影响。

  虽然这个说法还有待证实,但是目前,全球经济确实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趋势,因此,不排除“滞涨”出现的可能性。就像2008年,中国也是一再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防止经济发展过热。没想到出现了金融危机,结果就出现了政策叠加的负面效应,导致经济面临危机。

  王庆:一个月前,中国经济面临最大的因素还是通货膨胀,当时是全球大宗商品上涨引起了输入型通胀,迫使政策收紧,表现在信贷的收缩上。而信贷收缩可能会引起经济放缓,经济硬着陆。信贷收缩还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迅速显现,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

  但是目前,通货膨胀已变得从容很多,我们担心的最大风险已经大幅降低。

  我认为,政策层面已开始关注目前经济中出现的下行风险,下行风险本身也是因为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也给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个警示,即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是杞人忧天。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政策把握方面就比较微妙。

  汪涛: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担心是多项政策叠加的影响以及国外的经济环境恶化。

  目前来看,明年经济会有一定下行的风险。明年的基础设施会继续放缓,甚至可能出现下降。房地产市场的增速也会比今年要减弱。制造行业的投资,明年会有比较大的回升。因为目前为止随着经济复苏一段时间以后,产能利用率在各个行业都处在比较高的位置,而且盈利情况都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制造行业处于开始扩展产能的阶段。所以这个对经济会有一个支撑的作用。

  连平:国内对国际经济环境的预测和关注不够。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说不上对中国的出口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肯定会有影响。本来今年预计出口比较好,回升比较快。而且危机是不是会到此为止,还是会继续发展,或者向其他方面延伸都是很难预料。

  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内挤压房地产泡沫时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国内专心致志解决问题的时候,国际的环境发生变化,预测、关注都不够。国际形势已经很不好,而国内还在大力度的采取措施,导致经济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波动。因此,应该谨慎调控政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