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择时传达通胀压力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1日 08:08  北京商报

  商报讯 (记者 崔吕萍 孟凡霞) 就在今日公布4月份CPI数据的前夜,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执行报告》)中,特别以专栏形式强调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方式。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者,央行选择在这一时机公布报告,传达出强烈的通胀压力信号。

  作为《执行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期专栏均对当时监管层及市场最为关注的事件进行剖析。在市场预期今日发布的4月份CPI将达3%高位之时,本期专栏涉及内容备受关注。央行强调,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逐步显现,强化了通胀预期。价格稳定的潜在威胁有所增加,例如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都在上升,这将可能影响整体物价水平。有必要关注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央行选择此时用专栏这种形式,表明通胀管理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 

  一季度CPI同比“温和”上升2.2%的数据,并未减轻市场的通胀担忧。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将二季度对CPI的预测调高至4.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也把2010年CPI涨幅从去年12月预测的2.1%上调到了3.5%。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国内通胀预期已逐步显现。央行表示,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了全球通胀预期;2009年以来,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公众对未来价格水平上涨的预期。此外,近期极端天气、重大灾害也引发了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

  对于未来的通胀预期管理,央行做出了多方部署,包括将金融杠杆率保持在一个合理审慎水平;通过适当的政策操作管理好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等。

  目前,央行更青睐采取数量化的手段,而非加息。而今年下半年作为市场普遍认同的“加息时间窗口”,央行对通胀预期的关注似乎又隐藏了更多的含义。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一旦CPI超过3%的警戒线时,央行很可能重启加息窗口。另有专家认为,政府此前频频对房地产市场施以重压,虽然能够缓解楼市泡沫,却仍可能在其他领域形成资金潮涌。单凭央行的数量型工具虽然可以直接回收流动性,但不能解决资金的价格扭曲。适时加息,才是抑制资产泡沫、使资金回归正常价格的基本措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