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月CPI或同比上涨2.8%-2.9% 加息节点可能在6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6日 03:56  证券日报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会在美国之前进入加息周期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随着“五一”期间,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暂时“浇息”了节前市场十分猛烈的加息预期。但是,市场对加息的关注不会因此放松,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加息节点或在二季度,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关键在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同时,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纷纷进入加息周期,国际市场实施政策退出机制会否影响我国的加息进程呢?

  对此,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4月份物价稳步上升态势得以确立,CPI同比上涨或在2.8%-2.9%,接近于3%。较为激进的观点认为,CPI可能在二季度出现突破性上涨,预计4月份将突破3%,二季度很可能见到5%。原因在于,刚刚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7%,其分项指数中与通货膨胀关联度最大的购进价格指数超过70%,达到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点。此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能源价格的上涨趋势明显,国际粮价回升、猪肉价格止跌企稳等等都明确了CPI的上涨信号。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向记者表示,中国有其特殊性,国外的央行如采用数量型工具进行控制是毫无效果的,因此,国外一般情况下都会直接选择价格型工具。而每个国家货币政策都是根据其本国经济状况而定的,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危机后率先复苏,因此,为防通胀而较早考虑退出机制。

  魏凤春认为,下一步政府如果要继续控制流动性的话,必然会采用价格型工具。他认为,5月份CPI会继续攀升,超过3%,甚至超过3.5%。那么,预计加息的节点会在6月份。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国在货币政策运用上仍优先考虑数量型工具,而在年内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今尚未启动加息周期,但他相信中国会在美国之前进入加息周期。

  国信证券林松立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身是利用数量型工具收缩流动性,紧缩力度在二季度将维持前期势头。短期而言,小幅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是,林松立认为,上半年末,双率齐动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方面 CPI同比增速在5月份超过3%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负利率已经持续将近半年的情况下,央行很可能选择小幅加息减少储户的损失,另一方面,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仍有进一步升温的可能,从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来看,宏观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房地产,若房地产业不大幅度降温,宏观经济在二季度难以回落,因此,央行动用价格工具,利用加息手段前瞻性地稳定经济的进一步升温的概率将大增。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