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称通胀预期不断强化 经济刺激政策慎言退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1日 19: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 阮煜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21日在北京提出,今年中国通胀失控的可能性很小,但未来可能影响物价上升的因素仍很多,通胀预期仍在不断强化。今年中国实现3%左右的通胀控制目标难度较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慎言退出。

  王军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九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当前中国通胀压力有增无减,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在加大,宏观经济存在局部和结构性过热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2%。其中1月、2月、3月分别上涨1.5%、2.7%、2.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9%。

  王军说,一季度物价温和上涨,通胀压力犹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输入性通胀可能性加大;西南地区旱情及去冬今春的异常降雪可能会影响今年粮食收成,从而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去年的低基数会使今年的价格水平呈现统计性上涨;市场流动性过剩难以快速解决等。

  “从当前形势看,实现3%左右的通胀控制目标难度比较大。因此管理好通胀预期已成为经济能否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王军认为,短期来看,如果食品、资源品价格改革和输入性通胀等供给层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完全可能推动今年二季度CPI持续快速走高。为此,如何防止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时机、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王军提出,下一阶段要管理通胀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慎言退出。两大政策现在退出的条件还不具备。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增长还是依靠财政性的投资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民间的投资增长速度还不是很活跃。应该等到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生性的机制来发挥作用、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后,才适宜考虑退出问题。

  王军建议,应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通过不断改进调控,将近期调控措施与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着眼于近期经济增长,同时要着眼于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09年3月成立,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最高级别的智库。(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