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经国家周刊封面文章前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 12:52  财经国家周刊

  12月22日,总成交价高达255亿元的广州亚运城地块轰然落地。

  该地块占地264万平方米,超过广州市2009年一年的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250万平方米)。其255亿元的成交记录堪比某些城市一年的土地出让金总额。

  此时,离“国四条”出台仅仅10天,距五部委推出的开发商拿地首付50% 的“遏制”新政不过5天。

  “我们今天谈地王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每拍一块地基本都是地王。” 不久前的一个公开场合,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无奈地说,“如果现在的土地供应政策继续下去,地王就会不断涌现。”

  地王频现,不仅反映当前房地产业和土地市场的异动,也可视为经济结构失衡的预警信号。

  曾有学者提出,在地王身上至少有四重危机值得警觉:其一是强烈的地价连锁反应;其二是引发房价再度暴涨;其三是资本过度向房地产业聚集;其四是房价背离民生所引发的社会安全隐患。

  应该说,就目前行业主管部门所开出的“工具菜单”而言,防控地王的手段并不算少。

  比如2008年新版土地出让合同中对项目竣工日期的约束性规定;又比如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推出的限制地块出让面积的办法;以及最近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的提高土地首付款至少50%的政策。此外,国资委不久前还邀请央企闭门座谈,授意“不拿地王”。

  然而,种种政策高压之下,新地王仍接连落地。

  地王的难以遏制,背后必须有其强大的“必然性”。《财经国家周刊》“地王采访小组”历时一个多月的调研发现,地王不断涌现的背后,在房地产企业之间,以及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隐匿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这只是硬币的一面。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不断地炒高地价,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地方税收就会有充足的增长空间。

  从诸多地王潜规则中所折射出的制度漏洞可以看出,土地供应的方式和体制都到了调整和改革的关键期。如果继续现行的某些规则,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将很难想象。

  (王玉光/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