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09中国金融论坛 > 正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韦承武 特约记者 文会 12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主题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由于外部条件的复杂和公众理性预期难以充分实现,中国央行目前仍要用多种工具进行货币政策调控。
周小川表示,央行一般都希望货币政策的调控工具量尽量简化,同时近二、三十年来,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应把与公众的沟通当作治理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客观世界没有那么简单,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箱仍需要保有多种工具。
周小川认为,一方面,在有些外部条件下,简单工具好用,但有些条件下,比如经济危机情况下,单一工具就不太好用。另一方面,公众的理性预期在商品市场可能有效,但在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受到巨大挑战。羊群效应、跟风效应、侥幸心理等经常影响投资者决策,即使理性投资者,也不一定在意定价的合理性,因为其目的是赚钱。同时,中国的资产市场成立时间短,还不成熟,投资者也不够有经验。因此,除了强调沟通,中央银行可能还要有更多工具来执行货币政策。
周小川表示,总的来说,中国的央行使用了多种调控工具,比如存款准备金、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占款和对冲等,同时对利差也要进行一定调控,因为目前利差仍然是中国银行业主要赢利渠道,银行需要防范风险,假设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产生违约,银行能否得到抵押品,法院在判决上和对银行债权的执行力度究竟如何,这些都不确定。
本文为经济观察网与新浪财经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