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食品涨价助CPI转正防通胀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2日 10:44  南方日报

  从年初就开始持续为负的CPI在年底终于“转正”。昨日发布的各项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经济复苏进程正在逐步稳固。连续下滑数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进出口总值均重返正增长,工业增加值也创下了自2007年6月以来新高。

  然而,刚刚转正的CPI似乎又给人带来另一担忧。分析人士表示,CPI的转正意味着价格总水平可能正进入一个加速上升的通道。虽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没有提及通货膨胀,但是,多位权威专家告诉记者,决策层已经在密切关注通货膨胀风险。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吕天玲

  食品因素推动CPI上涨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0.6%,这是2月份以来的首次同比上涨。统计显示,11月当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下降0.7%;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4%。

  除了翘尾因素的作用,CPI过快增长还有季节性的因素。昨日,仍然有专家表示,CPI的涨幅超出了预期。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物价转正的幅度比预期要快一些。随着天气和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未来几个月CPI仍将较快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这种超预期的增长与食品价格反弹加快有关。

  “11月份的CPI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带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11月数据时也表示,CPI的涨幅中,食品价格的上涨起了很大作用。

  刘煜辉告诉记者,食品经过两个月的下跌以后,在11月份出现了快速的上涨,包括食用油、蔬菜等。刘煜辉预计,春节之前,食品价格都处于快速上涨的时期。

  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要持续到春节过后才会结束,因此,专家预测“(CPI)的这种季节性上涨趋势将在2010年2月份结束(春节因素消除)。”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分析认为,明年一般物价水平大幅上涨的风险并不大,即使当前存在强烈预期。

  通胀压力增大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祁京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中国政策的调控,包括油电水等资源价格都将上调,同时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也在上涨,因此物价会面临上涨的压力。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分析数据时指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且应保持时刻警惕。他认为,“通胀风险并不是首要问题。但对通货膨胀及未来资产泡沫的问题,依然需要保持警惕。”

  “关于价格走势,我们还剩两个月时间,年底整个同比有可能走到正数,因为基数在逐步降低,到年底可能会转正。但是,整个物价还处低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在公开场合演讲时指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也表示,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不会出现高通胀,我国经济明年及今后几年将延续二季度以来的上升趋势,

  中国社科院周一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预测,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稳步回升到9%左右的增长水平;明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预计在3%以内。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周三也表示,根据当前情况分析,明年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但国际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对国内通胀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判断。

  防通胀措施已悄然开始

  “必须对未来可能来临的通货膨胀高度关注,但不能过分恐慌。”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决策层早已经提出要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政府已开始解除部分经济刺激措施,其中包括房地产扶持政策,以抑制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国务院周三召开常务会议称,明年将延续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但减征幅度下降。此外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也由2年恢复到5年。

  “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物价的大幅上涨。”上述专家对记者表示。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本周四还称,明年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水、电力、天然气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的年度策略报告称,2010年中期,中国经济进入温和通胀状态,政策将从事实上的极度宽松状态逐步转向中性,实现政策的正常化。

  ■外贸

  进出口总值首次正增长

  外需疲弱短期难改

  昨日,还有一个数据令人关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8%,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

  统计显示,11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进口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9%。

  分析人士表示,外贸好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需回暖,不过,对于未来外贸走势,仍然不能过于乐观。

  昨日,在北京的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其实,从越来越多的订单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整个外贸的恢复。”

  据记者了解,今年前8个月,一家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在欧美市场的业务几乎停滞。但从9月份开始,订单明显上升并稳步增长,欧洲订单已经接到了明年2月份,美国市场也增长了20%。

  “进出口总值由负转正是意料之中的事,根本原因在于外需的好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海关统计,中国出口从2008年10月起陡然下降,11月起出现负增长。随着危机影响的显现,出口陷入深度衰退,今年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下跌至谷底。经季节调整,从3月份开始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10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环比增长7.9%,呈现明显好转态势。

  虽然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订单价格下滑、出口利润见底、综合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的预期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的“回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各项宏观指标已经显示,欧美经济开始走出低谷,2010年会出现一轮较强的反弹,”张燕生说,“但由于缺乏实体面的支撑,反弹过后的欧美市场会进入长时间的低迷。”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目前全球复苏动力不足,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融资能力减弱,外需疲弱的困难很难在短期内扭转。

  ■相关报道

  高善文:通胀总体可控

  昨日下午,在“银华基金2009-2010高峰论坛暨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CPI同比数据在未来半年时间里,还会有一个持续上升过程。在明年第二季度晚些时候可能会达到3%以上的水平,但是在明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水平应该会逐步回到2%或者略高的位置。

  高善文说,从前一段时间总体情况来看,通货膨胀进入温和上升,但是还有反复和起伏的过程,在可以控制范围之内。

  宋国青:CPI尚未明显上升

  昨日下午,在“银华基金2009-2010高峰论坛暨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表示,我特别担心明年春节的需求会拉升CPI,担心明年上半年需求增长太快,通胀压力上升。不过,目前还没有明显的上升。

  南方日报记者张俊北京报道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