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大行认为中国经济政策不会立即紧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2日 01: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蒋家华 香港报道

  7月份中国内地经济数据公布后,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等海外投行纷纷发布报告称,中国7月的数据反映了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经济在稳定复苏中,政策不会即时紧缩。

  报告指出,7月份PPI、CPI降幅高于市场预期,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同时反映了经济强劲复苏并未对供需平衡带来明显阻力。

  不过,有分析师指出,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可能意味着由政府主导的投资高峰已经过去,民间投资能否接力将主导后期投资能否维持高增长。

  民间投资应接力

  对于7月份CPI、PPI分别下跌1.8%和8.2%,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认为,该数据仍然处于通缩区域,但预期今年稍后时间,在本地及环球经济复苏的情况下,价格将开始回升。虽然如此,该行预期稍后的通胀仍然温和,原因是生产者及消费者将继续感受到工业产能过剩及失业的影响。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指出,7月份PPI数据可能已经见底,因个别生产品价格在去年7月见顶,并在过去三个月开始逐月攀升。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则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感到担忧。他表示,该行测算得出7月单月的增幅仅为29.6%,较上月的35.2%大幅下滑。今后投资能否维持高增长需要看民间投资能否接力,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他指出,流动性泛滥、住房单位销售强劲以及预期通胀上升,令房地产行业有很大的潜在暴涨空间。近期房屋销售下滑可能是因发展商囤积行为,而不是买家失去兴趣。

  重大紧缩政策恐难出台

  孙明春认为,虽然有强劲的经济复苏信号及极度宽松的流动性,但较长时期的通缩及较低的通胀预测,降低了收紧政策的可能性。

  摩根斯坦利也持相同的观点。该行分析师称,虽然近期经济急速反弹,引起市场对主要政策可能会转向紧缩的忧虑,但他们建议投资者分辨“宽松政策终结”及“开始紧缩”的不同之处。

  李晶在报告中指出,为了消除市场对可能的政策紧缩的忧虑,政府已强调将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环球复苏并未顺畅的情况下,预期本地需求将是推动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瑞信表示,7月份数据较预期疲弱应会延迟政府任何的重大紧缩货币政策,一些旨在控制短期流动性及按揭贷款的“微调”政策已在执行或会继续。该行认为央行会避免采取象征性的重要措施如调高利率等,因为这样可能会损害市场信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