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投资等因素助推外汇储备跨上2万亿美元台阶
外储增长货真价实(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本报记者 田俊荣
3月以来重拾升势较快增长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昂首跨上2万亿美元的台阶。
最新数据显示,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2.1316万亿美元。由于外汇储备按季度公布,其实早在4月份,外储就已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2.00888万亿美元。
回头看,通往这一台阶的路多少有点“曲折”。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外汇储备“大步流星”持续较快增长。2006年2月,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同年10月,跨上1万亿美元台阶。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10月,外储出现汇改以来首次负增长;其后的2009年1月、2月均为负增长。不过,自今年3月以来,外汇储备再迈大步,二季度更是劲增了1778.65亿美元。
多种因素推动外汇储备增长
一些人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归因为境外热钱再度“杀”入中国,有的甚至算出规模约有千亿美元。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看来,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主要是基于我国贸易顺差保持一定规模,利用外资逐渐回稳,国际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回升,主要汇率变化以及储备经营收益等。“外汇储备增长具有真实贸易和投资基础。”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幅大幅下滑,但出口大于进口,总体上依然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上半年累计达969.4亿美元。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低迷、失业率飙升形成鲜明对比,吸引了外资流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国际金融资产价格上升,使中国的海外储备资产增值。
我国外汇储备经营始终遵循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原则,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多元化投资策略和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外汇储备资产保持了安全、流动,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也为外储增长做出了贡献。”这位负责人说。
发挥“信用证”和“稳定器”作用
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对增强信心、防范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家则打比方说,充足的外汇储备好比“信用证”,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提高海内外对我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又好比“稳定器”,有利于应对突发性事件,防范金融风险。
展望外汇储备的未来走势,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将吸引国际资本继续流入,使外储继续较快增长。同时,国际金融体系仍存隐患,市场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可能还需较长时间,大规模外储的保值增值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