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暗藏 监管层给巨量信贷降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 16:0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5时22分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信贷以一种狂飙突进的方式,达到7.37万亿。在“铁、公、基”等政府投资项目成为各银行争抢对象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组织起数以千计的投融资平台,对银行信贷资金、信托资金乃至社会资金都形成强大的吸附能力,但背后的风险也正逐渐浮出水面。详细情况中国之声连线中央台记者孙莹。

  主持人:地方融资平台到底繁荣到什么程度?

  记者: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真正繁荣始于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2009年之后。今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于是地方政府热情空前高涨,各级地方政府依托原有城投公司,打造统一的新型投融资平台,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迅速增长到3000多家,其中70%以上在区县级,总的银行借款从1万多亿迅速增加到5万多亿。

  主持人:这其中隐含哪些风险?

  记者:信托公司见缝插针,典型的银行、政府、信托公司三方合作的融资模式,自去年10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大行其道。其中包括信托贷款的方式,地方政府作为第三方为信托提供担保。还有就是信托计划中既有债权设计又有股权设计,采用结构化的方式运作。不管哪种方式,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信托计划的偿付风险就将显现。虽然此类信托计划一般都有政府财政担保,且很多地方都通过了地方人大表决,但从法律角度来讲,这种担保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主持人:其中的风险是否被监管层所关注?

  记者:银监会向部分信托公司下发了一份要求加强对项目融资业务的合规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信托公司开展信托业务,不得以股权投资附加回购方式进行项目投资。此外,除对接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外,信托公司不得将银行理财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这两条等于堵死了目前信托公司、银行、政府三方合作开展的大部分政信合作项目。同时,信托公司意识到这样的项目并非无风险,因而便开始逐渐从这一领域退出,在业务操作手法上也尽可能采用多种抵押和担保措施,比如对于一些项目涉及到土地房产时,要求以土地抵押+财政担保;而对于涉及一些涉及到股权的项目,要求股权质押+财政担保,采用多种形式着力化解风险。之后,中国银监会于7月28日正式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与《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又对《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旨在确保固定资产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需要,倡行采用贷款受托人支付的方式。防止贷款被挪用,并严格防范融资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