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年新增信贷或达9万亿 经济回暖存不确定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0: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未能延续近期以来突飞猛进的态势,增长的脚步正在放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5918亿元,远低于一季度月均1.5万亿元的规模。

  分析人士指出,4月份新增贷款增速放缓是信贷增长的正常回调,全年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局面。

  信贷增长回归常态

  “4月份信贷增速虽明显放缓,但它属于信贷增长的正常回归。”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一季度是新开工项目的集中释放期和银行信贷的集中投放期,信贷会创出天量,从4月份开始,信贷增长将有所回落。

  长期以来,中国月度信贷增长始终保持着数千亿元的规模。但自去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月度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屡创新高,今年3月份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更是达到1.89万亿元,创出历史天量。

  “银行信贷的增减有其自身的规律。”交通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仇高擎解释说,就全年而言,一季度新增信贷金额会比其他季度要多;就单个季度而言,受商业银行业绩考核因素影响,每个季度的末月银行都会有为完成考核而产生的放贷冲动,这一行为会影响到下个季度的首月信贷增长。“新增贷款往往在3月份的最后几天冲得比较高,并影响到4月份的贷款增量。”仇高擎说。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认为,如果持续之前贷款猛增的态势,或将给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带来较大的通胀压力,并且很难保证贷款质量。“目前是适当放慢脚步的时候了,信贷增长恢复到常态是好现象。”庄健说。

  “应该说4月份信贷增速放缓,是前期银行冲击放贷的回调,未来放缓趋势还将继续延续。不过不会影响全年流动性充裕局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说。

  全年信贷增长“不差钱”

  尽管4月份贷款增速明显放缓,但前4个月中国新增贷款总量已达5.17万亿元,超过年初制定的5万亿元全年信贷规模。不过专家普遍认为,全年信贷增长并不会骤然变紧,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状态。

  “此前信贷的快速增长曾让市场开始狐疑央行货币政策或许会有所变化,不过,在当前全球经济仍深处衰退泥潭的大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自然也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宽松。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全年信贷增长‘不差钱’。”刘煜辉说。

  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下一阶段央行将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优化信贷结构,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作为货币供给的重要‘水龙头’,当前中国国际收支顺差金额正在持续减少,这必然影响到市场流动性的供应,为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会考虑‘开闸放水’来保持充沛流动性。”刘煜辉预测,如果今后几个月信贷保持每月增加4000亿-5000亿元的规模,今年新增信贷可能会达到9万亿元。

  金融数据呈现经济向好迹象

  就在今年前两个月,票据融资占新增贷款比例曾一度飙升至六成以上,经济学家普遍担忧银行资金是否能有效地进入到实体经济。不过,备受关注的贷款结构正呈现出好转的迹象:记者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测算发现,4月份票据融资占企业新增贷款比例不到三成,体现企业长期投资行为的中长期贷款占企业新增贷款比例接近八成。

  “在企业贷款中,短期贷款减少7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了3744亿元。一增一减说明了资金在政策的引导下流向了中长期的固定投资项目。”庄健说。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进入实体经济。同时,体现企业活跃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在逐月攀升,金融数据凸显经济的向好迹象。”庄健说。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95%,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7.48%,均比上月末高出近0.5个百分点。

  “M2连续两个月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说明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充裕,企业前期流动性紧张的状况正在逐步缓解,刺激经济增长的资金支撑作用在增强。”丁志杰说。

  经济转暖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专家指出,虽然目前来看,金融支持经济的作用在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经济企稳回升的不确定因素。

  “与国外相比,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信贷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贷款增长并不能说明经济就一定会持续增长,在增量的背后,必须要看到贷款的流向和用途。”庄健认为,仅凭一两个月的数字还不足以说明经济是否转暖。

  就在央行发布信贷数据的当天,国家统计局同时发布了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和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指数,两大指数继续延续下降态势,当前经济仍不能轻言回暖。

  “信贷与价格两组数据的一增一减,说明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信贷数据的增长,只是意味着社会给予企业的资金供应比较充裕,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完全转化为生产。”丁志杰说。

  专家认为,和经济繁荣时期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同,在全球经济趋冷、订单减少之时,企业生产行为更多以“负债最小化”为目标,在去库存化过程结束之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会有所减少,信贷需求也会减弱,经济仍存不确定因素。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